第160章 事关重大(2/2)
荀或不理解,但是也不可能直接去问刘辩,只能是以为有人跟殿下举荐过他他不知道殿下还有什么事情要与他详谈,信已经送到,荀氏已经过关,现在殿下不应该还有事找他啊。
钟这边匯报完工作,刘辩也给一些文书做了批示,钟將所有文书收好,
犹豫一下但还是对著刘辩说道:“荀或有大才,可堪重用。”
虽然这么说有结党的嫌疑,但是他也知道刘辩本身对士人並没有什么意见,
他不希望刘辩因为葡或的出身影响对荀或的任用。
他知道殿下对世家大族的態度,颖川荀氏在別人那里可能是加分项,但是在殿下这里是减分项,就像汝南袁氏一样,殿下不太喜欢这种规模庞大,名望极高、门生眾多的世家大族。
“我知道啊,只是人家还在等看举孝廉呢,我也不可能逼看人家来太子府。”刘辩轻笑著说道。
钟也没再说什么,他一般不会去质疑刘辩的话语,因为事实总是证明刘辩的话语是对的,他只需要做好手上的事情,剩下的就不用他操心,殿下会安排合適的人处理剩下的事情。
钟现在就是佛系且尽职尽责,他都三十八了还没有子嗣,这一生大概率也不会有子嗣,让他去考虑那些有的没的还不如坐下来练练字。
“文若觉得这里如何?”过了一会儿,刘辩来到侧殿,笑著问道。
“自然是极好的。”荀或起身行礼,刘辩摆摆手示意荀或不用多礼,隨后直接来到主位坐下。
“我这段时间在这里驻扎,底下人自然是要上点心,等我返回永安宫,这里的人也就没那么上心,殿里的灰尘杂物也就多了,也就不像现在这般乾净整洁。”刘辩平静地说道。
人的精力就那么多,他在这里投放的多,那別处自然就少了。
刘宏能坚持多久还是一个问题,而且军队的威镊也在逐渐下降,毕竟人总是会习惯身边的事物,他还得去考虑如何面对这个日益崩坏的天下。
荀或刚想回答,但总觉得殿下应该不会跟他聊这殿中陈设的问题,这不是他了解的那个太子。
刘辩话语里的意思不难猜,荀或很快就想明白了刘辩的意思,隨即有些沉默。
防不胜防啊!
殿下这个年纪心思这么深沉真的好吗?
不过荀或还是强打起精神,开始思考如何回答刘辩的问题,太子是在考校!
他还不能直接回答,还得根据刘辩的话语来回復,不然他能跟跟太子聊什么政治?一个颖川郡守的送信使者还不够资格跟刘辩討论治国理政的话题。
君择臣臣亦择君那是在乱世,是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给的底气。
荀氏已经脱离政治中心快二十年,如果在刘辩的时代荀氏还是没有在中央占据要位,那荀氏的影响力也会大幅衰减。朝廷的官职就那么多,没有人会给荀氏专门留位置。
荀或也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他不可能接受自己一辈子碌碌无为,成与不成那是后话。如果连参与政治的入场券都拿不到,那他的理想也就是水中镜中月,
荀或不会接受。
“西园身为皇家园林,自然是有法度管理,若是有人玩忽职守,自当以法度处理。”荀或试探著回道。
“这里本来是有法度的,只是经年累月的上下包庇、流一气,法度也就只存在於言语之间,谁能处理的了?”刘辩看著荀或,看看这位王佐之才有什么本事。
潁川荀氏那是荀子的后人,荀子大家也都清楚,虽说是儒家的人,但是教出了三位法家大能,他的学术理念自然也不用多说。
荀氏自然是紧隨荀子的脚步,荀或提出法度问题也完全在刘辩的意料之中,
不过只是如此,那刘辩也会对荀或有些失望。
贾翊是因为出身地域问题才没心思思考如何治理天下,但是荀或出身颖川荀氏,颖川这个地方是大汉文风最盛之地,受到大汉优待最多的地方,占据政治舞台这么多年,如果也没心思去治理好这个天下,只想看天下大乱以后再行爭霸之事,刘辩也就只能说一句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荀或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他心中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是想要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臣以为当有法令严明、选贤任能、赏功罚过、唯才是举四处著手,定能让法度恢復如初!”荀或拱手说道。
这只是总纲,他接下来还要展开详细说说,向殿下阐述他的政治理念,但是刘辩阻止了他继续讲下去的心思。
“文若以为这套法度没有问题?”刘辩不想听那些套话,这些他也会跟刘宏说,但那只是他搪塞刘宏的藉口。
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荀或有些茫然的看著刘辩,他不是很理解刘辩的话语,他的人生中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刘辩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著荀或的回应。
荀或也在快速思考,他试图理解刘辩的话语,殿下的意思是法度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
法度出现问题那应该怎么做?
变法!
荀彧想起了过去学到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仅仅是一个歷史名词,让他了解一下过去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现在却好像一下子变得生活灵动起来,似乎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样子。
但是如何变法?
苟或没有答案,他过去的学习也不会给他这个经验,荀或只能將目光移向刘辩,希望能从刘辩这里得到答案。
过了许久,荀或起身拜道:“变法事关重大,还请殿下慎重。”
变法从来都是腥风血雨,荀或不觉得大汉如今还有国力支撑刘辩的想法。
“举孝廉父別居,举茂才不知书,这是先帝时期就有的童谣。文若如今也在等著举孝廉,天下攀比之风日益盛行,所有孝顺事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扬名,
都是为了那个举孝廉的名额,文若觉得这样没有问题?”刘辩语气平静但话语却很是尖锐,刺进了荀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