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治军之才(2/2)
说实话,刘辩都想干曹嵩一票了!
难怪有一个手握二州、大军在手的儿子,依旧有人能盯上曹嵩,这几亿钱乃至几十亿的钱財动人心啊!
“太尉好自为之。”因为以后还要用曹操,刘辩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就是让曹嵩自己辞官,
一个亿过一下三公的癮得了,一直占著三公的位置也確实有点过分。
面对刘辩的无视,袁更加羞愤,太子在大庭广眾之下没有给自己留一点面子,他为官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对过自己。
越想越气的老头身子一抽,直接晕了过去。
人老了,气性就是不能太大!
“臣谨记。”曹嵩沉默几息,隨后拱手说道。
曹嵩也有点气愤,他好歹了一个亿呢,当上太尉也不过两个月时间,这一亿钱就这样没了?
不过面对强势的刘辩,曹嵩还是忍了下来,反正已经当过三公了,辞官就辞官吧。
袁的晕倒自然引起了在场所有人大惊,刘辩扭头看了一眼袁,隨后说道:“来人,扶后將军去休息。”
老臣们老泪纵横,太子这么对待袁,袁为官这么多年,三朝老臣啊,也当过三公,怎么能这样对待呢?
刘宏也有些惊异的看著刘辩,太子如今的火气好像很大,擅权十分自然,现在都让三公去辞职了,让他都以为太子已经登基了呢。
不过刘宏没有任何动作,就是看著刘辩將群臣压制低头,他的身体愈发不好了,大汉以后就交给太子了!
“殿下———”杨彪站了出来,他不接受太子如此无礼的举动。
之前刘辩回洛阳的时候,杨彪担任永乐少府一职,后来扬赐去世,杨彪也就回家守孝,前几天才又接受朝政的徵召,担任太中大夫一职。
弘农杨氏此时还只是三世三公,比不上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不过大汉如今的政治格局也很清楚,杨彪肯定是能够成为三公的,让弘农杨氏也成为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扬赐是中平二年十月去世,守孝也不用三年,一般都是二十七个月,守孝期早就过了几个月,
但是杨彪也不想被人评价官迷,所以又等了快一年才出仕。
“太中大夫去过陈是的葬礼吗?”刘辩冷不丁打断杨彪的话语,问了一个让所有人措手不及的问题。
太子怎么会问这个?
杨彪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个问题,僵在那里思考太子这么问的用意?
陈是?
陈太丘?
刘辩对於陈是的称呼让所有人內心一紧。
“臣派出使者前往吊太丘公。”杨彪硬著头皮回道。
“嗯,太中大夫刚才想说什么?”刘辩隨后又表现出一副好奇的样子,眼神清澈的看著杨彪。
杨彪不太適应太子的打法,他还记得刚才要说的话语,但是现在他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说出这些话语。
“臣只是想要祝贺殿下得胜归来。”杨彪说了一句场面话。
“太中大夫没有其他事情了?”刘辩隨后问道,示意杨彪自己赶紧回去,別站在前面碍事,他还有事情要处理。
“臣无事。”杨彪有些尷尬的回到了原位。
“孤在幽州时听闻朝廷有意徵召海內名士十四人为博士,但是也不知道具体情况,诸位可有谁能告诉孤这件事的起末?”刘辩隨后问向群臣。
群臣无人应答,太子这个时候提起这件事肯定有原因,他们也不想惹火烧身。
“臣有奏。”河南尹陈琳站了出来,反正他是太子的人,太子想要点火那他只能递柴,他不在乎这件事会引起什么风波。
“河南尹跟孤说说吧。”刘辩隨后公事公办的说道。
至於徵召这十四人的始末,他都是清楚的,现在只是正大光明的要开始解决这件事情,连同陈是葬礼带来的问题一同解决了!
陈琳没有事先跟刘辩商量过,他也只是將整件事完整的敘述了一遍,隨后又等待著刘辩点火。
“这么说这十四人真是贤才了?”刘辩隨后又问道。
没有人给出回答,依旧是陈琳给刘辩递梯子。
“正是。”陈琳拱手说道。
“国势倾颓,朝居昏暗,正是请贤才的时候。既然要请贤才过来改变当前的局势,朝廷怎么能没有诚意,岂能因为一次拒绝就放弃这些贤才?”刘辩看著眾人说道。
“既是贤才,那就应该多请几次,不过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不可能一直请下去。九为数之极,那就去请九次,若是朝廷的诚意还无法打动贤才,到时候天下人才不会说朝廷遗落贤才在乡野,是贤才有意隱世不出。”刘辩接著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如果真有人能抗住九次,那这个人连同他的家族就可以彻底隱世,没有一个子嗣可以在外界流传的那种,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既然不想在一起过,那以后也都不用一起过了。
他倒要看看士人们想要诛宦的想法有多强烈,他还给这些人准备了一份大礼,就看这些士人能不能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