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危机感(1/2)
第146章 危机感
鲜卑大部被拦在卢龙塞之外的情况很快就到了各鲜卑大人那里,他们本以为幽州还在叛乱,汉军肯定顾不上鲜卑入寇的事情,所有人都以为今年能好好劫掠一次。
但是现在汉军的防守已经到位,甚至比往年更加严密,如果不能攻破各个要塞,那么今年肯定没有多少收穫。
鲜卑人不能接受!
鲜卑族首领檀石槐无疑是个雄主,將散落在大漠里的鲜卑凝结成一个共同的政治体制,在其死后,其子和连既无才力,性又贪淫,断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最严重的就是他死的太早了!
凭藉著鲜卑单于的威望,他还是能团结一部分鲜卑部落的,但是他在北地郡被汉人射死了!
他死后,其子騫曼年小,和连兄长之子魁头代立,本就有了叛心的鲜卑贵族们自然不会承认魁头的身份:代郡以西的鲜卑都已叛离,代郡以东的中东部鲜卑也分裂为两个势力集团,其大人一为魁头,其部眾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二为东部鲜卑素利、弥加、闕机,部眾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
不过这里也还能看出檀石槐三部的影子,只是没有人再愿意向魁头臣服而已,魁头只能与騫曼共同执掌中部鲜卑,而如今騫曼也已经成年,他自然不会接受魁头抢夺自己的权力,他父亲和连才是鲜卑单于,凭什么要让给魁头?
虽然都是檀石槐的孙子,但是权力这种东西会让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更別说魁头和騫曼只是同一个爷爷的后代,
而如今齐聚在卢龙塞外的鲜卑人自然都是东部鲜卑,他们的大人也就是素利、弥加、闕机,面对这个问题,三人自然会聚在一起商討。
“你们手下有从幽州回返的人吗?”闕机开口问道。
他们这些人被堵在塞外,但是还有手下从各种小道进入幽州境內,但是今年的情况也格外不好,他手下都没有多少收穫,所以闕机也想知道另外两人手下的收穫怎么样。
“有,收穫都很少,而且死伤不少。”素利率先说道。
其他人给出的回答也是如此,所有人的脸色更加愁苦,底下人吃不饱就该吃他们了,如果就这样回去,底下得有多少人投靠魁头?
他们预料中最差的情况就是按照往年一样,直接分散开从各种小道进入,汉军能够在各险要地带驻扎军队,肯定无法顾及那些小道,他们也能再次劫掠幽州大地,他们齐聚关外也就是拖住大汉主要兵力,让汉军无暇顾及內地的小股鲜卑人。
但是今年不一样啊!
所有鲜卑人在来之前都知道幽州汉人和乌桓人一同叛乱,幽州防务空虚,他们今年肯定能大吃一顿,能够劫掠许多財物、奴隶、粮食,所有人都盼著今年来个丰收,现在告诉他们这个目標达不成了,大家就小偷小摸吧,这让底下的那些鲜卑人如何接受?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鲜卑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他们若是敢提出这个想法,底下的鲜卑人肯定会有所怨言的,魁头也在那里虎视耽耽,说不定就会抓住这个机会拉拢他们手下的部落,三人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们是叛离,一旦让手下重新归附魁头,魁头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三人的!
但是打卢龙塞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檀石槐当年能够大败汉军也是因为汉军身处大漠,他们藉助地利这才打败汉军,更別说现在占据地利的还是汉军,卢龙塞本就是一座雄关,鲜卑人想要攻下这座雄关那得拿出多少鲜卑人的性命?
素利、弥加、闕机三人一筹莫展,打吧?不敢!不打吧?他们担心手下叛变!
但是时间不等人,继续拖下去汉军肯定是乐意的,毕竟鲜卑人到了春天肯定就会退回草原,底下的鲜卑人可等不下去了,要么打、要么跑、要么回部落,现在这么拖下去他们也没有多少耐心。
这个时候就有熟悉汉人情况的小机灵鬼出现了,向素利、弥加、闕机献了一条计策,汉人主將是大汉的太子,今年才十五岁,而且貌美异常,如果对其进行羞辱,其一定会大发雷霆,出兵与鲜卑一战,届时鲜卑就能凭藉骑兵眾多的优势在野外溜死汉军,到时候小小卢龙塞不过是探囊取物!
素利、弥加、闕机听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对貌美异常之以鼻,一个男人再好看能好看到哪里去?
“十五岁就能领兵,会打仗吗?汉人看来已经无人了呀!”素利有些嘲讽的说道。
即便是在鲜卑人这里,十五岁的孩子也不会去领兵打仗,现在汉人居然派出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出来打仗,多少有些丟人,汉人的那些將军都是吃乾饭的吗?
“看样子张纯他们的叛乱已经平息,还是不能小瞧这个小美人。”弥加笑著说道。
弥加有谨慎,但也不多。
“哈哈哈,小美人。”听完弥加对大汉太子的称呼,所有人哈哈大笑,这小美人的称呼绝了!
笑完之后,鲜卑人还是將注意力放在了卢龙塞上,毕竟拿不下这座关隘,鲜卑人就被堵在外面,进不去中原一步。
鲜卑人在塞外开始叫骂,刘辩听了两句觉得没什么意思,鲜卑人会说汉语的人很少,翻来覆去也就那几句,更多的还是鲜卑话,他又听不懂鲜卑话,这些人费这个劲干嘛?
现在这个场面还比不上羌人在陈仓时的叫骂,隨后直接回返住所继续处理幽州政务。
叛乱已经平息,但是叛乱带来的影响可不会在短时间內平息,现在已经是冬天,百姓需要燃料、食物、房屋,今年受到叛乱影响郡县的冬小麦已经废了,还得做好开春时百姓的春耕准备,刘辩不需要亲自处理这些事情,但是一件件一桩桩最后都会匯总到他这里,让他过目,让他拿主意,
让他协调內地州郡的供应,他没有时间去跟鲜卑人在那里打嘴炮。
前汉时期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所以大汉的农业基本都是以稻米为主,孝武皇帝时期气温开始下降,粟米重新占据主流。光武开国以后,气候已经逐渐確定寒冷乾燥的主基调,加上夏秋的雨水增多,各种灾害也在这个时期频发,朝廷也在北方地区不遗余力的推广冬小麦,冬小麦收割后又会补种大豆等成熟时间很短的农作物,爭取在大量雨水到来之前就能收割,儘可能的增加粮食產量。
刘辩例行晚间巡查一遍卢龙塞的防守情况,眾多將土脸上皆有愤愤不平之色,他们想要出去杀了那些鲜卑人。
主辱臣死,他们不能接受这些鲜卑人这么侮辱他们的太子殿下!
而且之前都是他们主动进攻叛军,现在龟缩守城,多少让这些將士有些不乐意,觉得没有面子,就算是野战,这些鲜卑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刘辩並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汉军之前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现在突然就让他们守城,正常人都无法理解,有情绪是正常的,只要没有人鼓动將土全体请战那他也不好直接打击这种情况。
他也只是派人传令到各个关隘,让各个校尉严防死守,绝对不允许主动將部队带出塞外,同时清查境內鲜卑人的行踪,儘可能的多留下一些鲜卑人的性命。
之前边郡人数不够,这才能放任鲜卑人在境內驰骋,他现在都带过来四万大军,若是不能让鲜卑多留下一些性命,不就白带这么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