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还请皇后娘娘开恩(2/2)
他倒不是很在意吴匡的生死,毕竟吴匡是何进的人,跟他、跟袁家都没有什么关係,问题是现在皇后的態度。
何进这个外戚出面都没有影响皇后的態度,这何进这个外戚好像也就止步於此了,毕竟没有皇后(太后)的信任,外戚也基本翻不起什么风浪。
“末將盖勛拜见大將军。”盖勛正好路过,见到何进后行礼说道。
大汉的宫廷禁卫关係复杂,彼此之间互不统属,甚至禁军部队的长官隱约也无法指挥手下禁军,这也是东汉皇帝总是能够从权臣、太后手里夺权的主要原因。
但是何进毕竟是大將军,朝廷武將之首,又是太子的舅舅,盖勛自然不可能当作没有看到。
“盖校尉。”何进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被盖勛直言劝諫。
何进的脸色一会青一会紫,现在不管是什么人都能端他两脚?
堂堂大將军用得著被一个討虏校尉教训?是他这个大將军没有显示出自己的能耐吗?
什么,你说对面是禁军长官?
那没事了!
禁军不归属大將军管辖,何进就是再生气也没有办法,而且盖勛说的也很有道理,人家的话语就是为了大將军好。
若是换个场合,何进定然能够欣然接受,毕竟盖勛也好歹是个名士,何进就喜欢和这样的名土交流,让他的名声能够传扬在大汉上下。
但是现在何进已经快炸了呀!
靠著最后一丝理智,何进直接离开,没有在此地爆发出来,留下袁绍和盖勛二人互目而视。
盖勛对袁绍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也很有好感,毕竟不光是从形象上、还是从谈吐上,袁绍都基本无可挑剔,加上那正直的人设,谁见了袁绍都会心生好感。
“大將军这是怎么了?”盖勛有些疑惑,自己的直言是有什么问题吗?
大將军的心胸这么狭小吗?
没听说过呀,大家不是都说大將军为人虚怀若谷吗?
“可能是心情不太好吧。”袁绍有些尷尬的回道。
在背后议论他人也不是什么好事,盖勛也还有公务在身,与袁绍说了几句也就直接离开。
袁绍看著盖勛离开的背影眼睛微微眯了一下,盖勛倒是一个好机会。
盖勛为人正直,而且也是太子的人,若是盖勛能够与他们共裹大业,对他们也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至於如何说服盖勛?
袁绍並不担心这种事,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也確认盖勛为人正直,看见如今的乱象也是心有不满,也清楚就是宦官祸国殃民。
一个有良知的土人都应该意识到,诛杀宦官才能让天下清明,才能让陈潘、李臂的冤屈可以洗清!
回到大將军府的何进,看著求见的吴班那仿佛看著救世主一般的眼神,何进有些难受,但还是对著吴班摇了摇头,有些为难的说道:“皇后没有答应。”
吴班有些难受,大將军出面都不行吗?不过吴班还是对著何进行了礼,对何进能够出力营救吴匡表示感谢。
“元雄(吴班字)不必如此,本將之后再想办法。”何进这个时候也不敢给吴班保证了,毕竟皇后都已经拒绝了,他还真不一定能从太子手里捞出人来。
但是何进也没有放弃,毕竟他还得顾虑一下大將军府诸多属吏的想法,若是人心散了,那队伍就不好办了。
“班多谢大將军,大將军为我父奔波劳累,他日定当结草衔环以报。”吴班忍著泪水说道。
他还年轻,並没有经歷过多少事情,从父亲被抓后他就有些惶恐不安,但还是忍著內心的伤痛到处求人,但是大將军都已经没有办法,那父亲还有救吗?
吴班內心有怨恨吗?
也有,不管是对何进,还是对刘辩,毕竟要不是这二人,父亲也不会遭受牢狱之灾。
但是这二人无论哪一个,都是吴班惹不起的存在,他如果把心中的怨言说出来,那就方事皆休。
何进安慰了吴班几句,隨后就让人带吴班离开,他还得找人想办法。
尚书台里,正在看尚书郎许靖报上来的官吏任免情况的刘辩,也接到了大將军去找何皇后的消息。
刘辩有些头疼,按照以往的经验,大將军定然能够说动母后,而且这件事里牵扯到的人都是何家的人,母后定然会以大事化小的態度解决此事,让何苗受点委屈,让他放人。
母后若是开口,他还真不好直接回绝,只能是给自己鼓鼓气,他现在是按照国法行事,母后若是骂他那他也有理由反驳。
法不容情!
“去將廷尉卿请来。”刘辩想了想,还是决定快刀斩乱麻,抗住母后的压力直接把此事办成铁案,不一定要杀了吴匡,但是吴匡不可能直接走出詔狱。
廷尉樊陵也是投靠宦官的人,营里可没有地方让官官抓人杀人,只有廷尉才有这个权力。
“臣樊陵拜见殿下。”廷尉樊陵行礼。
樊陵祖父樊英也是大汉名士,但是没有成为两千石,当初李膺活著的时候樊陵也想投靠李膺,
想成为李臂的门徒,但是李膺没有接受。
投靠党人被拒绝,樊陵家里也没有举孝廉的资格,但是樊陵也想当官,於是樊陵就投靠了宦官。之后凭藉自身的才华一路高升,踏入九卿行列,算得上是宦官集团在朝臣里的中流砥柱。
樊陵前几年在担任京兆尹的时候,在涇河岸修建灌溉引水渠,农民深受其利,这条渠被人称为“樊惠渠”,是如今贪风日盛的情形下少有的一件造福百姓的工程。
“廷尉卿免礼。”刘辩回礼,隨后让樊陵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