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这个思路,通了!(2/2)

陶军身体微微前倾,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在任何一场战斗中,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官。”

“我们的核心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打贏。”

“但我们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军官,尤其是我们这些基层连排长,应该更侧重於全局的统筹和指挥。”

“就像下棋一样,要考虑整个棋盘的局势。”

“而士官,特別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班长们。”

“他们应该是具体战术动作的专家和执行核心。”

“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士官在基层战术执行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关键作用。”

“让他们从单纯的命令执行者,转变为战术的支点。”

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更具说服力,何昊宇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

“就拿我们连的三班长巴图来说。”

“他是个入伍多年的老士官。”

“对班里的每一件武器装备都了如指掌,闭著眼睛都能拆卸组装。”

“在之前的战斗中,一个机枪阵地的选择,一个火力点的布置。”

“他凭藉经验做出的判断,往往比我用尺子在地图上量出来的还要精准有效。”

“这就是经验的优势,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何昊宇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

“但是,在我们现有的战术体系下。”

“像巴图这样的老士官,他们的作用並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

“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被条条框框限制住了。”

“这才是我们战斗力提升的最大短板!”

陶军听得是心潮澎湃,眼神越来越亮。

何昊宇的这番话,让他瞬间茅塞顿开。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陶军猛地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我们之前总是想著怎么去教军官,怎么去改大纲。”

“却忽略了战斗力最根本的源头——士官!”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把战术执行的权力下放到班组,让士官成为真正的战场核心!”

“这个思路,通了!”

然而,兴奋过后,陶军又冷静了下来,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何昊宇看出了他的顾虑,继续说道。

“陶处长,思路是通了。”

“但我们边防地区单独来推进这件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这样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专业战术教官进行指导。”

“还需要很多新型的训练装备来配合,比如单兵雷射模擬对抗系统等等。”

“光凭我们军区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人才还是装备,都难以满足需求。”

陶军刚刚点燃的热情,瞬间被浇灭。

他重新坐下,皱眉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何昊宇的嘴角轻笑,隨后拋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计划。

“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主动向京城军区提议。”

“开展一次跨军区的战术交流与合作。”

“京城军区是全军的標杆。”

“他们有最顶尖的战术教官,也有最先进的训练设备。”

“我们可以用『交流学习』的名义,把他们的资源引进来为我所用。”

“同时我还想要再办一期狙击手集训,有了联合军区狙击比武的经歷。”

“我相信这对於京城军区而言的极大的诱惑。”

“最关键的是,这次交流合作的发起方是我们。”

“在我们边防战区建立一所士官学校作为改革的试点。”

“这样就能在借鑑他们先进经验的同时。”

“牢牢掌握住我们自主改革的主导权,避免被他们察觉到我们真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