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军舰改装(1/2)
林振凯的分別审视著051级驱逐舰(北约代號旅大级)和053型护卫舰(北约代號江湖级)这两艘海军主力舰艇。
051级驱逐舰自1970年代服役,至1980年共建造9艘,是当前舰队的核心力量。其標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3670吨,主要武器包括:6枚海鹰-1反舰飞弹、2座双联装130毫米主炮、4座双联37毫米高炮和2座双联25毫米高炮。雷达系统则配备了探测距离约100公里的354型对海搜索雷达、探测距离300公里但精度较低的515型远程警戒雷达、用於飞弹制导的352型雷达以及控制主炮的343型火控雷达。
053型护卫舰同样始建於1970年代,至1980年列装14艘,包括12艘053h型和2艘053k型。其中,053k型作为防空舰,因其配套的海红旗-61飞弹研发失败,仅建造了两艘。053型护卫舰的主力是053h型,其標准排水量1425吨,满载1662吨,主要武器为: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飞弹、2座单管100毫米主炮和4座双联37毫米高炮。
评估完这些数据,林振凯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051级驱逐舰还是053h型护卫舰,其技术水平都已显著落后於时代。他隨即尝试在红警资料库中检索能与这两种舰艇平台直接匹配的现代化舰载子系统。然而,资料库中的方案均为高度集成设计,在架构布局、空间要求、电力接口、管路配置等关键层面与现有舰体存在根本性差异。
林振凯最终得出结论,要將红警的先进子系统应用於051级或053h型,必须对舰体结构、內部布局乃至整个系统进行整体性大规模改造,远非简单的部件替换所能实现。
他向刘首长报告:“系统里找不到现成匹配的子系统。想要有效提升051级和053h型的作战能力,必须对整个舰体结构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
刘首长回应道:“让你临时拿出完善的改进方案確实有些强人所难。这事不强求,不必有太大压力。”
林振凯这才鬆了口气——他非常担心仓促提出的方案会脱离海军的实际作战需求。
此时,萧瀚波插话道:“好了刘首长,別打趣林主任了。关於051级和053型的改进方向,我们计划参照歷史上051g型驱逐舰和053h3型护卫舰的方案来推进。”
听到“051g”和“053h3”这两个型號,林振凯立刻意识到:由於自己的到来,许多歷史上本应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可能並未发生。他不禁好奇萧瀚波將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林振凯隨即询问道:“那么,军舰上所需的新型设备,具体如何解决呢?”
萧瀚波並未直接回应,而是沉稳地解释道:“在你到来之后,海军內部围绕红警基地技术的应用方向,展开过相当深入的討论。核心议题有两个:是直接利用红警基地的先进技术对现有舰艇进行升级改造,还是集中力量,先消化吸收这些技术,自主研发下一代驱逐舰?最终,经过反覆权衡,高层拍板定下了后者——优先消化吸收红警基地技术,为研发下一代驱逐舰奠定坚实基础。”
刘首长接过话头,补充道:“瀚波说得对。当时的情况你也知道,你对红警基地的掌握还不够深入,远未达到能像现在这样,將船坞隱藏於山崖之中,並利用其建造军舰的程度。因此,海军有限的军费,必须像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投入到最具潜力的方向。我们做过客观评估,051级和053型驱逐舰的基础平台底子確实太薄了,就像在旧地基上盖高楼,大规模升级改造的空间极其有限,投入產出比实在不高,性价比上算不过帐。”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刘首长话锋一转,指向林振凯,“你成功实现了隱藏船坞的建设,现在我们能够利用这座船坞来改进海军军舰。基於这个核心保障能力,关於利用红警资料库技术对051级和053型进行有限度性能提升的方案,可以重新纳入考量,作为一项过渡措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