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再见吴忠华(2/2)

吴忠华接过文件仔细查看起来,发现里面是关於涡扇9发动机的深度分析、改进方案以及对现有缺点的剖析。

他对文件中提出的方案逐一审阅,目光渐渐专注。这些方案对涡扇9核心原理的理解视角独特,提出的改进路径与现有思路大相逕庭,却深合航空发动机设计的基本原理。

吴忠华越看越兴奋,不由得一拍大腿,脱口赞道:“妙啊!这份文件对涡扇9发动机的理解,当真是別开生面,见解独到!更难得的是,提出的改进方向完全契合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逻辑严谨!”

林振凯问道:“吴老,您觉得这份文件里提到的思路和方案,对我们后续与罗罗的谈判会有帮助吗?”

吴忠华肯定地点头:“太有帮助了!这份文件对涡扇9发动机的理解深刻而独特,挖掘出的问题角度刁钻,有些技术难点恐怕连罗罗自己都未曾深入思考过。这绝对是一张技术上的好牌!有了它,我们在具体的发动机技术问题上,就能占据一定的主动,爭取到更大的谈判空间。”

林振凯说道:“那就好。后续前往不列顛与罗罗进行的最终阶段技术谈判,就全权拜託吴老了。”

吴忠华郑重地应道:“好的,林主任,职责所在,我会全力以赴。”他话锋一转,確认道:“那关於谈判中具体要爭取的两型发动机,民发和军发的核心性能指標,还是按照我们上次商定的目標来吧?”

林振凯想了想,清晰地说道:“没错。民用航发方面,首要目標是推力范围爭取在7吨至8.5吨这个区间內。至於油耗水平,我们採取『求其上者得其中』的策略。我们当然期望它能媲美罗罗顶级的三转子发动机水平,但这恐怕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值。

实际谈判中罗罗很难答应。然后就將指標將定到80年代国际先进涡扇发动机的平均油耗水平,这样我们可以取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折中结果。”

“军用发动机方面。”林振凯的语气更加严肃,“首先要改善涡扇9发动机的推力响应性能,目標是达到现代军用战斗发动机的正常水平。现在的涡扇9发动机,不仅在高空性能上衰减严重,其推力响应速度也严重滯后,这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瓶颈。

正是这种『慢半拍』的特性,导致它目前只能用在像歼轰-7这样的战斗轰炸机上,执行对机动性要求相对较低的任务,而无法適配新一代高机动性战斗机。”

林振凯略作停顿,明確了军发的推力目標:“至於发动机推力要求,最优目標军用推力达到8吨,加力推力达到12.5吨;若罗罗难以接受最优目標,则可调整为爭取军用推力7.5吨,加力推力12吨,必须守住的最低指標是军用推力7吨,加力推力11.5吨。”

吴忠华深表认同:“是这个道理。求其上者得其中么,我们可以狮子大开口,他们也可以將落地还价吗。我会在与罗罗的谈判中,尽全力去爭取能达到的最佳指標,確保项目成果最大化。”

吴忠华想了想说道:“对了,林主任,现在关於新一代国產民航客机项目,具体技术路线和启动时间表確定下来没有?目前军用发动机我们有明確的装机平台,但民用发动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装机目標,这使得我们在与罗罗谈判民发具体参数时,多少显得有些无的放矢。”

林振凯听到后,想想也是:“我会找马云峰总师了解一下。正好,现在马云峰总师也在国外考察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