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航空发动机军標(2/2)

白所长与王工旋即投入到紧张的技术探討中。两人围绕新发动机的未知特性、潜在风险以及测试安全的边界,一丝不苟地反覆推敲每一个步骤的设计预案与保障措施。经过整整一天深入细致的技术交流与方案推演,一份包含详尽安全预案的初步测试流程大纲终於敲定。

任务明確后,研製所的设计团队展现出高效的行动力,图纸设计会快设计完成。白所长凭藉与生產单位良好的协作关係,很快协调好黎阳厂的生產排期。

在等待专属工装夹具加工完成的间隙,林振凯的目光投向窗外那座庞大的试车台轮廓,忽然想起另一个关键项目:“白所长,关於我们所参照设计的涡喷13发动机,听说总体工程设计已於去年末完成?”

“是的,林主任,”白所长收回望向图纸的目光,“涡喷-13的基本设计蓝本参考了苏联的r-13-300发动机。尤其得益於去年5月之后,国內在特种高温合金冶金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领域的集中突破,再加上贵基地及时支援的一批工程技术专家加入我们的关键团队,整个项目推进迅速,样机试製工作已於去年底顺利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第一轮台架摸底测试。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按照既定计划,有望在今年底实现设计定型。”

林振凯微微頷首,话锋自然一转:“我记得白所长您之前討论时提到过,在涡喷-13完成设计定型之后,所里还计划参照几份我们获取的西方先进军用规范,对涡喷-13进行一次『深度改进』计划?”

白所长立刻意识到林振凯將昨天的话听见进去了,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没错,我们確实有这样的计划,希望在定型后能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林主任有什么具体建议?”

林振凯的目光变得深邃,语气透著深思熟虑后的肯定:“这个改进项目,我认为可以尝试引入几项关键设计概念。第一是模块化设计,可以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等部件设计为独立模块,实现战场条件下的快速整体更换,大幅提升前线发动机的可维护性。

第二,在涡喷13上应用损伤容限设计理念,其核心设计理念並非追求结构永不损伤,而是通过材料和结构优化,预先定义允许的可检出损伤尺寸,確保结构在出现此类可检预期损伤后,仍能保持足够的剩余强度和结构完整性,安全运行直至预定的检修周期,可以有效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第三,尝试实现涡扇化升级,也是最难得一个。可以採用连续放气调控和添加小涵道比风扇,將涡喷13改进为涡扇发动机。这种构型有助於我们系统性地探索並积累从传统涡喷升级到涡扇的关键技术路径和工程经验。

同时,小涵道比风扇对压比和材料的要求相对適中,其气动设计复杂度与製造工艺要求並未远超国內当前的基础工业能力极限。当然,若所內评估此点短期集成难度过高,可以暂不將其作为核心目標强行推进,但相关预研工作值得儘早启动储备技术。。而且小涵道比的风扇不会超过国內的研发能力和加工水平。当然觉得有难点可以不强行上第三点。

为切实支持这个意义深远的改进计划,我会协调资源,为011基地一所提供一批精通解读西方航空发动机设计规范的专项人才,並积极为此『军標导入与型號改型』项目申请正式的国家立项与经费支持。”

白所长沉吟片刻,然后缓慢而郑重地点点头:“林主任你提出的设想极具前瞻性,特別是模块化与损伤容限的设计思想,將显著提升装备的战场维护能力和使用寿命。至於小涵道比风扇和连续可调放气系统,它们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虽然集成难度不小……面对这种有望引领下一代战机动力的核心技术探索,我认为完全值得集全所之力。我会在下次所里的会议上提出。”

林振凯说道:“白所长,请不必承受过大压力。我知道这是一项艰巨任务。在关键的技术攻关环节,我会尽力联繫並爭取引入一支具有相关工程经验的专业外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