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商谈(1/2)

东吕部长带著团队乘坐飞机回到首都。下机后,东吕部长和林振凯即刻前往首长办公室进行述职。

述职结束后,东吕部长先行离开。办公室里只剩下首长和林振凯。林振凯没有立刻走,而是將此次出访国外的深刻感悟向首长作了匯报,同时也將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

“你这想法,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首长听罢,不由得爽朗地笑了出来,语气中带著几分理解与宽容,“不过,把你这样一个人才,固定在一个死板的位置上,也確实是浪费。行吧,就依著你的想法来办!”

林振凯心中一松,连忙说道:“多谢首长您的理解和支持。”

首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补充道:“既然你要去开闢新战场,你原先那一摊子职责,我看就交给岳明箏那丫头顶上吧!反正平时你当甩手掌柜丟下事务主要也是她处理的。你觉得岳明箏这丫头,怎么样?”首长的目光带著询问,落在了林振凯脸上。

林振凯瞬间就听懂了首长话里的弦外之音——这不仅是在问岳明箏的行政能力,更是在试探他对她个人的看法和评价。他避开了个人层面的评价,只谈工作:“首长,岳明箏同志的工作能力非常强。红岸基地在基地管理处的日常运作下,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各项事务都能高效落实。”他语气肯定,却巧妙地绕开了首长眼神背后的探询。

稍作停顿,林振凯主动转换了话题,提起了当前更紧迫的布局:“首长,关於科技前哨站的选址信息,您之前都仔细看过了吧?当初我们构思红岸基地时,主要考虑到保密要求,以及没想到红岸基地要进行扩张。但是现在要在原有的位置搞大动作,还想完全瞒过外界有心人的视线,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首长放下茶杯,神情变得严肃,认真地点点头:“这確实是个大问题。说说看,你现在对这个科技前哨站,倾向於安在哪里?心里有没有理想的选址点?”

林振凯早就有了腹案:“首长,说起来也是这次出访给我的启发。之前我们规划海军装备的发展路径,主要考虑的是依靠基地提供的资料和一些子系统基础,由海军自己结合国情去整合和设计未来的战舰型號。毕竟我们突然拿出一艘技术含量远超国內现有水平的大型主力舰艇,极易引发国际社会,特別是强邻的猜忌。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鹰酱主动提出向我们出售或『军援』旧舰艇。这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机会和掩护!”

首长听后微微挑眉,半是调侃半是点明地说道:“哦?我记得你最初的规划里,重心可都在空军的规划上,对海军和陆军这边的布局,心思得可不多。这份儿对空军的『偏心』,我这儿都看得清清楚楚呢。”

林振凯回应道:“这不以后得陆海军的发展的情况好吗,不用我多进行规划就可以。”

然后林振凯走到墙边掛著的巨大地图前:“我们可以藉助引进这批『外部』舰艇的名义,来掩盖我们实际上依託基地的研发出的『自主』新型舰船,有人问起技术来源可以推到鹰酱的军舰上,或受鹰酱军舰的启发。所以,我建议將科技前哨站建在海南岛的亚龙湾。”

林振凯进一步阐述选址的理由:“海南岛的亚龙湾虽然还没有进行开发,但它还是具备几个不错优势。”

“第一,亚龙湾三面环山,入口狭窄,被陆地半包围的袋状海湾形成天然隱蔽屏障。据观测数据,湾內常年轻浪水平(年均波高<0.5米),全年可作业天数超300天,是南海少有的1类深水良港。更重要的是,这里80年代仍处於封闭状態——无民用港口、无规模渔业、仅少量黎族村落散居。荒芜意味著『零群眾基础』,任何新建工程都能以『海军试验场』名义直接军事管制,彻底杜绝渗透风险。”

“第二,亚龙湾距榆林军港仅15公里,却未被划入其防区。若以『榆林二区』名义建设,可直接共享榆林港的防空、反潜体系,省下核心防御投入。並且,此处直面南海主航道。”

“第三,亚龙湾水深超20米,可直通太平洋海槽,能秘密建造大黑鱼和並试航其他大型舰艇。”

首长专注地听著,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轻轻敲击,最终沉稳地点点头道:“你的分析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考虑很周全。亚龙湾的这几个条件,確实非常有吸引力。好,这个方案我记下了,我会和几位同志商量一下。”

他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林振凯,话锋看似隨意地一转:“嗯,你看啊,岳明箏那丫头……你觉得她这个人怎么样?”

听到首长旧话重提,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次將话题引向岳明箏的“个人情况”,林振凯心中警铃微响。他立刻站起身:“首长!关於岳明箏同志的工作能力报告,稍后我会整理一份书面材料儘快呈送!我刚刚突然想起基地那边还有事情,请允许我先行告辞!”

不等首长再开口,林振凯便步伐利落地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动作快得几乎带起一阵风。

-----------------

林振凯乘坐专车直接返回了红警基地,主基地的控制中心大厅一如既往地灯火通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