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歼-7Ⅲ首飞(1/2)
在歼-73首飞的前一天,林振凯便已抵达132厂。厂方人员热情地在厂门口迎接,引领他深入厂区。经过生產车间时,映入林振凯眼帘的是仍在服役但略显陈旧的机械加工设备,与旁边那台即將完成最后组装且泛著冷冽金属原色的歼-72机体,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鲜明对比。
隨后,在一处临近试飞跑道的机库內,林振凯意外地碰见了两支特殊的参观队伍——帕拉斯坦和法老国的考察团,他们正由屠达总师亲自陪同。两国代表团的军人和技术人员,正围著一架静静停放在库內的战机——那便是即將迎来首飞的歼-73原型机,进行著细致的观察。屠总师面带沉稳的微笑,从容不迫地解答著他们接连不断的技术询问。
林振凯的目光扫过这架全新的战机,最显眼的变化仅在於那经过重新设计、形如巨大开口下顎式的进气道,以及相较歼-72明显更大的雷达罩和增设的固定式空中加油管。至於更深层次的改进,仅凭外观则难以洞悉。
然后,林振凯分开人群,快步往屠达总师的方向靠了过去。刚在人群边缘站定,他便听到一位法老国的专家正向屠总师说道:“仅就这架米格-21改进型而言,其安装的雷达系统性能已优於我们现役的米格-21mf。再整合上贵国从英国马可尼公司引进的先进航电设备,在航电水平上確实领先於我们所有的米格系列战机。不过……”
专家话锋一转,语气中带著一丝审慎:“目前贵方使用的涡喷-7发动机,推力终究还是稍显不足,即便未来换装贵方自研成功的涡喷-13。据我们所知,该发动机亦是基於图曼斯基r-13-300的仿製品,推力提升有限。若要彻底释放新航电和新机体的全部潜能,配备一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无疑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国內从法老国获取过米格-21和米格-21的发动机,並未法老国提供米格-21和米格-21的发动机的备件,所以法老国知道国內在仿製品r-13-300发动机。
听到这里,一直为帕拉斯坦和法老国考察队答疑的屠达,脑海中瞬间掠过了沈飞为歼-8改型换装的涡扇-10发动机。然而,这个项目处於最高机密层级,绝不能对外透露分毫。林振凯则想起了自己看到过的方案——借鑑pw1120的连续放气设计,在涡喷-13基础上增添外涵道,將其改型为一种加力推力能达到7吨级的涡扇发动机。
屠达不便回应对方关於替代动力的试探,只得技巧性地將话题轻轻带过。林振凯心头一动,一个新的想法浮现,帕拉斯坦和法老国作为鹰酱的盟友,本就有机会直接获得西方的发动机供应,可以安装西方的发动机到歼7上。只是这个想法,还需与屠达总师深入沟通后方能提出。
第二天,晴空万里,湛蓝的天幕犹如无暇的宝石。正是试飞的绝佳天气。132厂试飞站观测台上人头攒动,屠达总师、611所总设计师宋文聪、海军和空军的代表,以及帕拉斯坦、法老国两国的考察团成员齐聚於此,醒目的证件標识著各自的身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不远处那条笔直的混凝土跑道上。
试飞前的准备工作一丝不苟地进行著。巨大的机库门缓缓滑开,牵引车將那架披著崭新涂装的歼-73原型机缓缓拖出,精准停靠在跑道的指定位置。地勤人员迅速连接好粗大的电源和高压气源管线。油料车的阀门开启,航空燃油汩汩注入战机的油舱。
身著抗荷服的试飞英雄黄炳新,在两名地勤的协助下,利落地跨入狭长的座舱。他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的舱內检查。隨后,保障车辆有序撤离。跑道上,只剩下的歼-73沐浴在晨曦中,宛如一头收敛锋芒的苍鹰。
在地面指挥员清晰的口令下,黄炳新启动了引擎。巨大的轰鸣瞬间撕裂了清晨的静謐,涡喷-7发动机喷口涌出的热流扭曲了后方的光线。战机开始滑动,徐徐进入主跑道。引擎的嘶吼声骤然拔高,变得越发尖锐,使得歼-73的速度在越来越快。
观礼台上,空气仿佛凝固。屠达紧抿著嘴唇,双手不自觉地交握在身后,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宋文聪全神贯注,眉宇间凝聚著深深的思虑。帕拉斯坦和法老国的代表们也屏住了呼吸,所有的目光都死死锁定在那疾驰的银灰色机身上。林振凯站在屠达侧后,甚至能看到总师颈后肌肉因紧张而绷紧的线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