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会议(1/2)

在会议正式召开的前几天,首都已然匯聚了中国航空工业界的眾多重量级人物。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红旗发动机厂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负责人早就齐聚於此。虽然国家已正式將西飞的涡扇9和轰7项目、上飞的涡扇8和运10项目移交给新成立的1000所统一负责,但移交的具体条款仍需敲定。

在与上述三家单位负责人磋商项目移交的过程中,林振凯始终处於下风。即使有东吕部长从旁协助,他也爭论不过对方。经过数天艰难的拉锯战,林振凯最终成功接手了这些项目,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基地承诺將优先向这三家单位调配一批骨干人才,並从基地的专项帐户中划拨一笔不菲的资金作为补偿。

此时,红警基地的兵营已然建成,正持续招募著专业工程师。在办公室主任王澍山的精心调度下,这些工程师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急需人才的军工单位。

他们不仅精熟於具体的生產技术指导与现场工艺改进,比“特殊时期”粗放培养出的技术员技能更扎实,且掌握的知识体系更加广泛。在国內普遍面临技术人才断层的情况下,他们的到来如同及时雨。抵达各单位后,工程师们立即著手协助调整生產工序、优化工艺流程,显著提升了產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直到谈判尘埃落定,林振凯才后知后觉地咂摸出不对劲来。他找到东吕部长,忍不住抱怨道:“部长,这事儿不对啊!明明是我接手了国家无力支撑的项目,怎么反倒成了我们求著他们?还被狠狠咬下这么一大块肉?”

东吕部长看著他,语气带著几分无奈:“现在才回过味来?谈判桌上我暗示你好几回了。你啊,是被那几只成精的老狐狸联手绕进去了。”

他接著解释:“眼下国家財政紧张,已將引进涡扇9项目的相关设备、厂房以及配套人才作价评估,作为启动资金注入1000所,作为先期国家提供的资金。研究所定址成都,涡扇9的相关资源、人员,以及涡扇8和运10项目的设备、技术团队都將逐步迁移过去。”

东吕部长顿了顿,问道:“管理团队准备得怎么样了?”

“我会从基地调集一批专业管理人才出来,负责1000所的日常运转。”林振凯回答得颇为实诚,还带著点懊恼,“就这几天的交手来看,让我亲自去管,恐怕早晚被他们算计得晕头转向。基地招募的……一些特殊人才(红警基地的间谍),他们掌握各种技能,对各种套路也更熟悉。由他们出面管理1000所,应该更能应付这些的人精。”

东吕部长点点头:“有准备就好。会议马上就要召开了,记得准时参加。”

“是,部长,我会准时出席。”林振凯郑重应道。

-----------------

时光飞逝,会议召开的日子转眼即至。

林振凯步入会场,立刻成为眾人瞩目的焦点。这位新成立的1000所的掌舵人,瞬间吸引了全场探究的目光。会议正式开始前,不少代表都饶有兴致地围拢过来,想一探这位神秘新机构负责人的底细。而那些与林振凯有过“交过手”的单位——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西安飞机製造厂、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瀋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瀋阳飞机製造厂和瀋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的代表们则心照不宣地交换著眼神,显然对他的背景有所了解。

林振凯与这些航空界的老前辈一一打招呼,並著重与位於大西南的几家飞机研究院的负责人进行了交谈,留下了相互合作的意向。

会议很快正式拉开帷幕,眾人按预设的座次落座。稍后,海空军的几位重要將领与东吕部长一同步入会场,神情严肃。工作人员启动幻灯机,將关键文件投射到白色的幕布上。东吕部长首先发言主持。他回顾了过去十年特殊时期各项目的得失,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项目为了盲目追求所谓的“国际先进水平”,结果严重脱离现实国情和技术实力,隨后又具体剖析了现存项目的种种不足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