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捐官(1/2)

中书令府,书房。

李林甫坐在紫檀太师椅上,手中捧著一盏早已凉透的茶,浑浊的老眼低垂,仿佛在凝视著地毯上繁复的纹。

他对面,李瑛端坐,玄色常服衬得他面如冠玉,却不带一丝温度。

李瑛这样面对面地对话李林甫,非常少见,甚至李林甫都没提前收到太子回来的消息,著实让他愕然了一阵,当然对於李氏这样的政坛老手来说,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对付不速之客的真理。

“李相。”李瑛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无波,“国库空虚,军资匱乏,此乃燃眉之急。”

“商贾巨富,坐拥金山银海,取之於民,亦当用之於国。本宫思虑再三,欲效前朝旧例,行『捐纳』之法,以解国困。”

李林甫眼皮微微一跳,缓缓抬起头:“殿下,捐纳?此例一开,恐有损吏治清明,更易招致物议沸腾啊。商贾之辈,唯利是图,若使其以钱帛得官,岂非玷污朝堂?”

“李令公过虑了。”李瑛嘴角动了动,“本宫所言之捐纳,非实职,乃虚衔。”

“如『朝议大夫』、『光禄寺丞』、『上骑都尉』等散官勛阶。捐纳者,可得相应品级冠服,享礼遇,免税赋,荫子孙,不授实缺,不掌印信,不得干预地方政务,更不得进入三省六部、御史台、九寺五监等核心机要!”

“此乃『荣其身,束其权』,以怀柔之策,换其报效之资。”

李林甫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殿下此策,或可解一时之困。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商贾一旦得此虚衔,尝到甜头,必得陇望蜀,慾壑难填。届时,难保不会....”

“难保不会有人里应外合,为其谋求实权,甚至干预朝政?”李瑛忽然截断李林甫的话,身体微微前倾,“就像王元宝能在御史台悄然布局之下,提前闻风而逃?”

“李令公,你告诉本宫,纠察王元宝柜坊一事,若无御史台內官员通风报信,王元宝这条老狐狸,能溜得如此乾净利落?”

书房內气氛瞬间凝滯。

李瑛无疑是暗指吉温有嫌疑助王元宝逃脱禁军的围捕。

李林甫握著茶杯的手指猛地一紧,指关节瞬间泛白。

他抬起眼,迎上李瑛那冷冽的目光,只觉得脊背一阵阵发冷。

“殿下,此言何意?老臣惶恐!”李林甫直视对方的目光。

“惶恐?”李瑛轻笑一声,那笑意却未达眼底,“令公不必惶恐。本宫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王元宝,富可敌国,乃长安商贾之首脑。”

“据查,其歷年所获暴利,多数源於租庸调製,其中十之三四,皆用於『孝敬』朝中某些位高权重之人,以换取庇护,打通关节,此人,堪称某些人的『钱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