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追读!)第四十四章:欲擒故纵(2/2)
郭子仪放下酒杯,目光平静地看著崔希逸,那眼神深邃,他缓缓道:“崔帅所言,亦是在理。两国边民,若能各安其业,互通有无,自是善莫大焉。郭某非是好战之人。”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一种沉稳的承诺,“为防乞力徐心生怨念,劳烦崔帅亲笔修书,致意乞力徐將军,言明树柵之事,乃奉中枢严令,不得不为。”
“然我河西军民,仍愿与吐蕃边民和睦相处,互通商旅,延续崔帅与其君子之谊。河西节度使府,愿为此盟约,背书作保!”
“当真?!”崔希逸眼中瞬间散发出惊喜的光芒,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郭子仪这番话,不仅给了他台阶下,更保全了他与乞力徐那份被他视若生命的“信义”!他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连忙举杯:“郭將军深明大义!崔某代河西边民,谢过將军!”说罢,一饮而尽。
宴罢,崔希逸迫不及待,连夜回到书房,亲自研墨铺纸。他怀著一种近乎赎罪和挽回的心情,字斟句酌,言辞恳切,向乞力徐解释树柵重建乃是朝廷严令,非河西本意。
信中反覆强调河西军民依旧珍视和平,希望维持双方边贸与情谊。最后,他郑重提及,新任代节度使郭子仪將军亦亲口承诺,愿为此盟约背书,延续友好。
信使带著崔希逸这封饱含“诚意”的书信,星夜驰往吐蕃大营。
吐蕃大营,乞力徐正为猛攻勃律王城不顺而焦躁。勃律王泥难困兽犹斗,依託山城死守,吐蕃大军损失不小。
此时接到崔希逸的亲笔信,乞力徐先是一惊,待看完信中內容,尤其是看到“郭子仪將军亲口承诺,愿为盟约背书,延续友好”这段时,他那张被高原风霜刻满皱纹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狂喜的笑容。
“哈哈哈!天助我也!”乞力徐猛地一拍桌案,“崔希逸果然还是那个重信义的唐人,郭子仪?新来的节度使?看来也是个识时务的,他既愿背书盟约,维持边贸和平,那便意味著河西唐军,短期內绝不会对我用兵!”
他眼中闪烁著贪婪而狡诈的光芒,猛地站起身,对帐下诸將吼道:“传令!围攻勃律王城之兵马,再调两万精锐上去!不惜代价,三日內,务必攻破王城,生擒泥难,河西方向.....”
他轻蔑地挥挥手,“留些老弱病残,装装样子巡逻即可,有崔希逸和郭子仪的『保证』,河西无忧,我吐蕃大军,当全力拿下勃律,打开通往安西的黄金大门!”
凉州,河西节度使府,密室。
烛火摇曳,映照著巨大的河西沙盘。王维、郭子仪、高適、李白围聚四周。气氛凝重而肃杀。
“崔帅的信,想必已到乞力徐手中。”郭子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手指点在沙盘上吐蕃大营的位置,“前方探子来报,乞力徐得此『保证』,以为河西无虞,抽调边境大部分兵力开往勃律前线,全力攻城。”
“正是此时!”高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同嗅到血腥的猎豹,“吐蕃军力集中於勃律,其河西边境必然空虚,且其以为有『盟约』护身,防备必然鬆懈。”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维看向郭子仪,眼中带著决断的询问,“郭將军,准备如何?”
郭子仪的目光缓缓扫过沙盘上蜿蜒的边境线,扫过那些象徵著吐蕃薄弱防区的標记,最终定格在凉州以西,一片最適合大军集结突击的开阔地带。他猛地抬头,眉眼间再无半分在崔希逸面前的“谦和”,只剩下凛冽杀伐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