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释兵权(2/2)
王维端坐马上,並未下马,只是微微頷首还礼,声音平静无波:“崔大帅客气。本官奉监国太子殿下钧旨,巡察河西军务,督防吐蕃借勃律之危,趁隙入侵。”
他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直视崔希逸,声音陡然拔高,带著御史的凛然威压:“然则,本官一路行来,所见所闻,触目惊心,崔大帅,你可知罪?!”
“知....知罪?”崔希逸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王御史何出此言?崔某镇守河西,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
“夙兴夜寐?”王维冷笑一声,猛地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捲轴,高高举起,正是李瑛的监国手諭。
“崔希逸,你身为河西节度使,肩负守土安民之重责。却胆大包天,不经朝廷允准,擅与吐蕃边將乞力徐私相授受,杀白狗为盟,撤除我唐蕃边界所有防御树柵,纵容吐蕃牧民越界畜牧!”
“致使边境秩序崩坏,爭端四起,民怨沸腾,更坐视勃律遭吐蕃猛攻,危在旦夕,安西门户即將洞开,你视朝廷法度如无物,置大唐疆土安危於不顾!此乃资敌叛国,罪不容诛!”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王维的厉喝如同惊雷,在空旷的原野上炸响!字字诛心,句句如刀,崔希逸身后的亲兵將领无不色变。
崔希逸本人更是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晃了晃,几乎要从马上栽落,他万万没想到,这桩隱秘的“盟约”,竟被朝廷,被太子,知晓得如此清楚!
“王御史.....”崔希逸声音乾涩发颤,试图辩解,“崔某所为,实为边境安寧,免动刀兵,生灵涂炭啊,那乞力徐亦是守信之人,两国边民互通有无,商贸繁盛....”
“一派胡言!”高適再也按捺不住,策马上前,声如洪钟,打断了崔希逸苍白的辩解。
“安寧?你所谓的安寧,便是让吐蕃铁蹄踏过边界,欺凌我大唐子民?!便是坐视勃律沦陷,吐蕃兵锋直指安西腹地?!”
“崔希逸!你口口声声信义,然则与豺狼讲信义,无异於割肉饲虎,你这般作为,非但未带来和平,反是在为吐蕃入侵铺平道路,是在掘我大唐西域之根基!”
郭子仪的质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崔希逸心头。
他望著远处那些依旧在“模糊”边界上徘徊的吐蕃牧群,望著身后將领们复杂而质疑的目光,想起一路所见唐民的怨愤,一股巨大的羞惭和无力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一生自詡忠义,重视承诺,可此刻,这“信义”之名,却成了压垮他的巨石,让他无地自容!
“崔希逸!”王维的声音再次响起,带著一丝冰冷的转圜余地,“太子殿下念你镇守河西多年,尚有微功,且非存心叛国,故网开一面,现令你戴罪立功!”
“即刻起,责你督率河西边军,在所有撤除树柵之关键隘口,重新树立防御,加固工事,限你半月之內,恢復边境屏障,若敢拖延推諉,定斩不饶!”
崔希逸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丝绝处逢生的光芒。
重建树柵?这.....这虽然意味著背弃与乞力徐的“盟约”,让他背负“背信”之名,但至少.....给了他一个挽回的机会!
一个证明自己仍是忠於大唐的机会!比起被定为“叛国”,这已是天大的恩典。
“至於河西军务,”王维的声音不容置疑,“在树柵重建完毕、边境稳固之前,为免掣肘,著由新任河西副节度使郭子仪將军,暂代行节度使事,河西诸军,悉听郭將军號令!崔大帅,你当全力辅佐,不得有误!”他亮出了第二份任命郭子仪为副节度使並暂代军务的手諭。
暂交兵权!崔希逸心头又是一紧,但看著王维那不容置疑的眼神,看著郭子仪那沉稳如山的威仪,再想想自己犯下的大错,他所有的抗拒和委屈,最终都化为一声长嘆和深深的颓然。
他缓缓下马,对著王维手中的手諭,深深一揖,声音带著无尽的疲惫与解脱:“罪臣崔希逸,领旨谢恩!愿....愿全力辅佐郭將军,戴罪立功,重固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