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远赴玉门关(2/2)

“寻访胡商巨贾,不惜代价,务必为本宫觅得足以抗衡吐蕃名驹、震慑千秋赛场的汗血天马后裔,此事,与固守国门同等重要,你需秘密进行,谨慎行事!”

寻马!军务与寻马,国事与私愿,竟在此刻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殿下放心,高適必当竭尽全力,寻回神驹!”

李瑛满意地点点头,“王御史,郭將军,高达夫!”李瑛目光扫过眼前这即將奔赴风暴中心的三人。

他的声音声音凝重而充满力量,“河西危局,国门之重,神驹之望,尽繫於三位之身,望尔等同心戮力,临危不惧,见机而作,本宫在长安,静候佳音!”

“臣(末將)遵命,定不负殿下所託!”王维、郭子仪、高適三人齐齐躬身,声音坚定如铁。

“殿下,”一直沉默的李白忽然开口,眼中带著一丝嚮往,“太白.....可否隨高达夫兄同往河西?

“太白虽不通军务,然愿以手中之笔,记边塞烽烟,颂將士忠勇!或可.....於胡商之中,略尽绵薄之力?”他终究放不下那西域的壮阔与神秘,更想亲身参与这关乎国运的壮举。

李瑛看了李白一眼,略一沉吟:“不!本宫有另外要事交於你,请太白以东宫常侍身份,代本宫前往安西疏勒镇监军,记录边事,沟通文牘,静待本宫安排!”

李白大喜:“谢殿下!”

安西疏勒镇乃大唐边境重镇,距离勃律国不过咫尺之遥,

李白出生地距离勃律国很近,熟悉勃律国文字,李瑛安排他去掌握勃律之战的实时信息,方便他研判下一步工作开展。

事不宜迟!王维、郭子仪、高適、李白四人,带著李瑛沉甸甸的信任与如山军令,在东宫侍卫的护送下,迅速离开,各自准备,星夜兼程,奔赴那烽烟將起、黄沙漫捲的边境之地。

殿內,只剩下李瑛和李邕。

空旷的庭院,蝉鸣声不绝於耳,如同金戈铁马的回音。

“殿下,”李邕看著李瑛依旧凝望舆图的背影,忧心忡忡,“此计乃兵行险著,然崔希逸经营河西多年,树大根深,王御史虽有监察之权,郭將军虽勇,然根基未稳,恐怕.....”

李瑛缓缓转过身,並未答覆李邕。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欞,任凭秋风灌入殿內,吹动他杏黄的袍角。

他在上海顛倒黑白、不分昼夜地干活的时候,总是习惯打开办公室窗口,呼吸一下空气。

“崔希逸,不过是一隅之梟,贪小名而失大义,毁坏边境树柵,將一方百姓置於危险境地,想必他早已尽失民心。”

“郭子仪和王维此番前往河西,是带著朝廷对河西百姓的关心而去。”

话至此,李瑛转过身来,望著新任的户部侍郎:“李邕,本宫命你草擬一份减少河西赋税的方案,本宫要赶在郭子仪和王维到达凉州的时候,给他们送份大礼。”

“遵命。”

李邕心中顿时敞亮,这位太子爷是要快速给郭子仪和王维聚揽河西民心,让老百姓成为他们行政的坚实后盾,同时赋税的减少,更能让河西將大部分钱財投入到与吐蕃的对战当中。

李瑛满意地頷首,目光穿过大堂望向远方的天空,他的心思隨著一只苍鹰,振翅高飞向西北,那么孤独而又决然。

长安城的局势依旧胶著,而一场决定西域归属的风暴,已在河西走廊的上空,悄然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