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击球如纵酒(2/2)

四人端坐马上,意气风发,尤其李琰,脸上带著毫不掩饰的得意与轻蔑。而他们的对手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等四人,则显得灰头土脸,坐骑疲惫,球杖无力地垂著,脸色涨红,显然遭到了惨败。

李琰勒住韁绳,策马缓缓踱到李瑶等人面前,居高临下,嘴角勾起一抹讥誚的弧度:“两位弟弟,承让了,不是哥哥我说,就你们这骑术,这控球,连给吐蕃人、回紇人提鞋都不配!”

“还想在千秋节上替大唐爭光?省省吧,別丟了我天朝的脸面!”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场边每个人的耳中,充满了刻薄的羞辱。

李瑶和李琚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言以对,技不如人是事实。

李瑛看著这一幕,眉头微蹙。脑海中属於原主的记忆碎片骤然翻涌,当年,正是眼前这个趾高气扬的棣王李琰,自己曾因担忧安危,向他借几副轻甲防身,却被其转头就向父皇告发,诬指“太子私蓄甲冑,图谋不轨”!

此事在父皇心中埋下了深重的猜忌种子!新仇旧恨,此刻在李琰那轻狂的嘴脸刺激下,如同毒藤,缠绕上李瑛的心头。

一股怒意在李瑛胸中升腾,很久没有见过令人噁心,得意忘形的嘴脸了,就像以前在公司盗取了他的工作成果,还背地里给他捅刀子的无良同事一样令人厌恶。

他目光扫过场中李亨那看倨傲的脸,扫过王忠嗣、哥舒翰那剽悍的身姿,最后定格在李琰身上。

“骑术?”李瑛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压过了场边的嘈杂。他缓步走向场中,目光直视李琰:“棣王好大的口气,既如此,本宫今日倒想领教领教,看看棣王殿下的骑术,配不配得上这『替大唐爭光』几个字!”

此言一出,全场立即鸦雀无声。太子平时又十指不沾阳春水,骑术和球技出了名的差,寻问柳倒是一流,打球可真是九流,竟然这会儿要亲自挑战久居边塞、驰骋疆场的棣王,是不是有点自不量力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瑛身上。李亨眼中闪过一丝错愕和警惕,李琰先是一愣,隨即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夸张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太子殿下要下场?您.....您多久没摸过球杖了?

“这可不是吟诗作赋,万一磕著碰著,臣弟可担待不起啊。”李琰话语中的轻蔑与挑衅,毫不掩饰。

李瑛根本不理会他的嘲讽,目光转向身旁的高適和李白:“高达夫,李太白,可愿隨本宫下场,会一会这几位沙场『悍將』?”

能与各位沙场名將较量球技,高適心中一股久违的豪情涌上心头,他猛地抱拳:“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高適愿为殿下执韁。”声音洪亮,战意昂扬。

李邕曾为大唐迎战吐蕃的马球队成员,其对马球可谓浸淫多年,颇有心得,况且身为文士新晋领袖,岂能落后?亦拱手道:“臣愿为殿下摇旗吶喊,擂鼓助威。”

李白则朗声一笑,拂袖道:“击球如纵酒,快意需尽欢,太白愿附驥尾!”

“好!”李瑛翻身上了一匹內侍牵来的宫中御马,高適、李白、李邕亦各自选马。

四人虽临时组队,彼此默契仍未形成,对场中指挥官的李瑛算是个考验,不过好在李唐皇室出身鲜卑族,自小骑射便是皇子必修课程,李瑛原身隨紈絝,但其意识和肌肉记忆还在。

所以他很快便上手了,居中调度,高適前锋突进,李白侧翼策应,李邕后场策应,倒也迅速摆开阵势。

对面,李琰与李亨交换了一个眼神,李亨微微頷首,王忠嗣、哥舒翰则面无表情,如同两尊沉默的战神。

而在不远处,明黄伞盖下边的李隆基,则想起姑母带他去一起打马球的那个遥远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