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朝堂上的斗爭(2/2)
“写疏之人都不敢露面,足以证明此人居心不良,还请陛下彻查此事。”诸葛亮泣泪道:
“丞相此言差矣,朝堂上下,皆是您的爪牙。写疏之人不露面,也是怕打击报復,何以说居心不良。”马忠也上前反驳道:
他们原本预想的是由糜照亲自上疏,这样以糜氏的地位,必能影响刘禪。
谁知这老小子精明得很,只偷偷將奏疏藏在投壶中,自己並不沾染其中,所以才导致此疏没有造成想像中的威力。
诸葛亮看著刘禪,拜道:
“臣本布衣,蒙先帝看中拜为军师,白帝城时又受託孤之重。”
“臣夙夜忧嘆,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殫精竭虑,只求兴復汉室、还於旧都。”
“今有人以卓、操擬臣,此非独污臣之肺腑,实乃蔑先帝之明鑑,毁国家之柱石!”
刘禪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陛下,若您仍怀疑老臣,臣自无话可说,请陛下收回丞相府兵符、印信,即刻让臣待罪家中。”
诸葛亮以退为进。
“陛下,万万不可,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可因一封毫无实据的奏疏就罢官閒置。”蒋琬及时陈奏道:
荆州一系都特別紧张,若诸葛亮真的下野,朝堂上將迎来最为严酷的斗爭。
“陛下,当前偽魏虎视眈眈,朝堂上下亟需团结。李恢、马忠之流此时污衊丞相,必为奸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勿中奸人离间之计,使亲者痛,仇者快。”將军向宠同样站出来斥责道:
“吾世居益州,岂会伤害家乡?你费禕、蒋琬之流才为奸臣!”李恢反驳道: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坐在上面的刘禪看著乱糟糟的朝堂只觉头大。
就在这时,忽听殿外传来一声:
“镇军將军赵云到!”
刘禪闻言一喜,“快快让赵老將军进来!”
赵云毕竟小时候救过他,所以他和这位老將军格外亲近。
“参见陛下!”
“老將军快快平身!”
“谢陛下!”
赵云起身,扫了一眼李恢、马忠二人,喝问道:
“若丞相赋閒,谁能主持北伐大业?谁能协调內外?谁能確保国家不陷入內乱?偽魏大军压境时,何人能挡?”
隨后他又將目光转向刘禪,道:
“诬陷忠良,自毁长城,只会让偽魏拍手称快,陛下欲为安乐公乎?”
“这——”
刘禪哑口无言。
作为最后一位跟隨刘备起家的元老派,赵云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还是很重的。
更別说他还於长坂坡救过刘禪,在刘禪心中的分量很重。
“陛下若还有疑虑,便请组织德高望重、立场中立者,对本府的文书、部属进行最彻底的审查。”
诸葛亮主动提出调查,从而占据主动权,可以防止审查被益州派主导操纵。
“相夫何出此言?”
“相夫乃国之神器,岂可轻提待罪之言!”
“朕也是勿听佞言,李恢、马忠污衊忠良,即刻贬回南中,不可待在中枢!”
刘禪安抚诸葛亮,不过他也没有严惩这两人。
“谢陛下信任,不过还请陛下派人调查相府之文书,以证臣之清白。”
诸葛亮坚持道,这也是为了让刘禪放心。
“陛下,丞相忠肝义胆、品行高洁,实不可能为曹操、董卓之徒,还请陛下明鑑。”
直到最后,中都护李严才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
从刘禪最后的態度,他已深知益州派此次的反扑以失败告终。
那自己想藉此分五郡为巴州的计划也已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