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国际风波、全力宣传。(2/2)
德里的会议室里,高官们看著这场如期而至的混乱,笑容愈发满意。
坏事,果然变成了伟大的胜利,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额外收穫。
印度政府对於在国际上出风头的沾沾自喜,迅速转化为一场席捲全国的、精心策划的宣传风暴。
高层们深知,必须將这份“外交胜利”和“英雄敘事”彻底灌输给民眾,才能將內部矛盾完全转化为外部仇恨,並巩固自身的威望。
官方宣传机器的全力开动!
所有国营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中断了正常节目,滚动播放“特別新闻简报”。
屏幕上反覆出现拉维那张“浴血坚毅”的照片、两具被打上“东瀛恐怖分子”马赛克的尸体画面,以及外交部声明的激昂文字。
播音员用近乎嘶吼的、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语气,渲染著国家的“伟大胜利”和东瀛人的“卑劣无耻”。
“拉维处长”的过往被迅速挖掘、美化並无限放大。
他被称为“罗希特大神的雷霆”、“德里的守护者”、“国家尊严的捍卫者”。
国营艺术家连夜赶製出他的巨幅海报和雕塑草图,张贴在政府大楼和外墙。
一首名为《拉维勇士之歌》的进行曲以惊人的速度创作完成,通过所有公共广播系统循环播放。
官方口径高度统一,將所有质疑的声音都定义为“不爱国”和“被境外势力利用”。
教育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学校立即组织学生学习“拉维英雄事跡”,並开展“谴责东瀛恐怖主义”的徵文和绘画比赛。
社交媒体上,官方支持的水军和狂热民族主义者开始围攻任何试图理性討论事件细节的帐號。
宣传中极力淡化银行安全系统的致命漏洞和政府最初的慌乱无能,將所有焦点都集中在“英雄的復仇”和“国家的强硬”上。
那丟失的巨款?早已无人提及,仿佛它本就该作为献给英雄行动的祭品。
政府的宣传如同点燃了乾柴,瞬间引爆了民眾被经济困境、阶级分化和对未来的不確定性所压抑的情绪。
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发泄口和一个值得崇拜的英雄。
消息传开不久,主要城市尤其是德里的街头,开始出现人群的聚集。
起初是挥舞国旗、高呼“印度万岁”和“拉维万岁”的庆祝人群。
小贩们趁机兜售著印有拉维模糊头像的旗帜和廉价纪念品。
很快,这种自发现象被迅速组织化。
与执政党关係密切的各类民族主义团体、青年协会、甚至宗教组织,开始策划大规模的游行集会。
他们申请了官方许可,规划了路线,目標是匯聚到市中心广场举行“庆祝胜利暨谴责恐怖主义百万人大集会”。
游行当日,人潮汹涌。
巨大的拉维画像被人群高高举起。
扩音器里播放著震耳欲聋的爱国歌曲和《拉维勇士之歌》。
人们脸上画著国旗图案,声嘶力竭地喊著口號。
“粉碎东瀛!”、“血债血偿!”、“英雄拉维!”。
还有人焚烧著象徵东瀛的纸人或旧和服,儘管与真正的日本文化相去甚远。
气氛狂热如嘉年华,只是主题是仇恨与民族主义狂欢。
不仅仅是城市,小镇和乡村也通过电视和手机感受到了这份狂热。
人们聚集在茶摊和公共屏幕前,激动地议论著国家的“强大”和英雄的“神武”,一种虚幻的、前所未有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瀰漫开来。
仿佛通过击败这个被製造出来的“东瀛恶魔”,每个印度人都分享到了这份荣光,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艰辛。
圆桌会议室內,高层们透过防弹玻璃,俯瞰著楼下广场上如潮水般涌动、旗帜挥舞的集会人群。
震天的口號声隱约可闻。
內政部长陶醉地闭上眼:
“听啊,这就是人民的声音!我们做到了,我们完全掌握了民心!”
国防部长也笑著点头:
“他们现在只会记得东瀛人的邪恶和我们的强大。还有谁会在意那点技术性细节?”
情报总长补充道:“民意可用。接下来无论是向国际社会施压索赔,还是推动国內某些……有爭议的法案,这都是最好的时机。”
夏尔马脸上露出深邃的笑容。
他轻轻敲著桌面,指示道:
“告诉拉维,让他准备好,明天他要站在那个阳台上,向下面的人群发表演讲。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也是……他必须完成的下一场表演。”
於是,在这场由政府精心导演、媒体疯狂鼓吹、民眾狂热参与的盛大戏剧中,银行中消失的巨额財富,彻底被淹没在“爱国”的喧囂与对“英雄”的崇拜之下。
当然,这一切损失,被巧妙转移到在银行存款的大眾身上。
谁敢不平,那就是对国家的侮辱,对这场胜利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