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2)

韩栋讲的通俗易懂,把那些复杂乾涩的理论,拆解为一个个实际操作的例子。

“比如这个齿轮,为什么改造后的y38做出来的齿轮精度就更高?

因为用了到双蜗杆补偿了传动间隙,这个间隙,就是所谓的公差。

咱们要做的,就是用各种办法,把这个公差,控制到最小范围里。”

在场的工人们,包括刘卫东在內,都听得早已入迷。

他们以前干活儿,靠的是老师傅带,靠的是自己摸索,靠的是手感和眼睛观察。

什么时候该车快点,什么时候磨慢点,全凭经验和感觉。

现在听韩栋这么一讲,他们才明白,原来这背后的原理,全都是有数据支撑,有理论可依的。

“韩组长,俺有个问题。”

一个年轻的工人举起手来,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您说的那个公差,是不是就是俺们平时说的匡?”

韩栋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可以这么理解。

匡就是间隙过大,只要让每个零件都能严丝合缝的在该在的位置上,才能避免匡,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韩栋的一番讲解,直接给在场的工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技术还能这么搞!

刘卫东看著绘图板前侃侃而谈的韩栋,看著台下听得聚精会神的工人们。

他知道,红星三厂的魂,正在被重新塑造起来。

……

培训一直持续到下班。

工人们三三两两的离开,嘴里还兴奋地討论著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

办公室里,很快就只剩下韩栋一人。

他没有著急走,而是坐回办公桌前,拉亮了那盏泛黄的檯灯。

他拿出笔记本,在第一页上写了几个大字:

【红星三厂技术发展规划】

思索片刻后,韩栋写下了第一阶段的目標:

一、调心滚子轴承实现稳定量產,並拓展其他型號。

二、完成纺织厂的精密齿轮改造和飞轮加装项目。

三、技术革新小组完成团队梯队建设,培养至少五名能独立负责项目的技术骨干。

四、启动对厂內老旧设备的系统性改造升级计划。

五、引入標准化作业流程(sop),建立初步的质量控制体系。

让红星三厂起死回生,这只是第一步。

韩栋要做的,是在这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年代,亲手点燃一把燎原的星星之火。

这几个短期目標,看著简单,可每一样做起来,在这个年代却著实不易。

纺织厂的订单只是开了一个好头,续上了厂里的一口气,但离真正盘活整个红星三厂还差得远。

设备老化,技术断层,管理混乱。

这些问题都等著韩栋来一一解决。

……

第二天一早,韩栋刚走进车间,就发觉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劲。

昨天还喜气洋洋的工人们,今天脸上却没了笑脸。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似乎在小声嘀咕著什么,个个愁眉苦脸。

刘卫东看到韩栋,连忙跑了过来,脸上满是焦急。

“韩组长,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