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锤定音!实现双贏!(1/2)
一天后,那台经过改造的c186精梳机旁再次围满了人。
机器已经平稳运行了整整二十四个小时。
一位负责记录数据的技术人员,手里拿著两份报表,神色带著几分惊讶。
他快步走到陈志强身边,將对比数据递了过去。
陈志强拿著两张数据进行比对,旁边的钱文涛和孙浩也凑近了些。
原有的c186精梳机,钳次速度为每分钟65次。
而安装了韩栋提供的轴承后,並经过他的微调,钳次速度直接达到了每分钟75次!
整整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陈志强不信邪,赶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老镜戴上,再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没有错,白纸黑字,就是实实在在的提升了百分之十五的速度!
这还没完,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统计数字。
每四十支纱的產量,是体现梳机性能最直观的数据。
原先的纱產量为每小时22千克。
而经过韩栋改装后的这台机器,產量赫然达到了每小时26千克!
每小时的生產量,足足多出来了4千克!
產能凭空提高了將近百分之十八!
“这,这怎么可能!”
钱文涛没忍住,一把从陈志强手里抽过那张数据表,从头到下来来回回的看著。
数据表上的每一项对比,都清晰瞭然。
不仅是速度和產量这两项核心数据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就连落率、噪音水平以及机器的耗电量,这些全都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
机器运行的越稳定,就意味著故障率越低,维修成本自然也会跟著下降。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对比,韩栋拿出的这套方案,都对原有的生產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性能碾压!
数据是说不了谎的,陈志强和钱文涛两人无可辩驳。
孙浩激动的看著韩栋。
这分明就是个能点石成金的財神爷!
“我滴乖乖,一个钟头多產四公斤纱,那一台机器一天三班倒下来,得多產多少?”
“外厂的这位小师傅真是神了,不光能把那台老机器盘活了,而且还能让新机器跑的更快!”
“这下好了,咱们厂的產量肯定要上一个大台阶!”
议论声讚嘆声不绝於耳,此起彼伏。
陈志强沉默了,他死死的盯著那份对比报告,心里翻江倒海。
他搞了一辈子技术,固守著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却被一个年轻人,用最直接的实践结果,將他引以为傲的经验和权威击得粉碎!
虽然陈志强还想做出最后的反驳,但数据就摆在眼前,他已无从开口。
钱文涛见大势已去,王建业交代的事儿眼看就要黄了。
既然技术上挑不出毛病,那就从別的方面下手。
钱文涛轻咳两声,强行挤出一个笑容。
“韩栋同志,你这个轴承性能確实不错,这一点我和老陈有目共睹,不过嘛……”
他故意將生意拉长,话锋一转。
“性能好是一回事儿,成本又是另一回事儿。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这轴承用的是铬鉬合金钢,还用了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对吧。
那如此说来,成本肯定不会低。
我们纺织厂一共有五百台机器,要是全都换上你这轴承,为了这点提升,恐怕有些划不来吧?”
钱文涛这是在暗示韩栋的东西虽然好,但是有些贵,是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
这时不远处一道怒喝传来。
“什么划不来,谁说的划不来!”
眾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著板正中山装的男人,气宇轩昂的走了过来。
“李厂长,您……您怎么来了?”
孙浩和几个老师傅连忙朝著中年男人打著招呼。
来人正是纺织厂主管生產的副厂长,李卫民。
李卫民昨天就听到了风声,说红星三厂带过来一批新轴承样品,而他因为有事儿没能及时过来验收。
“吵吵什么呢,什么数据,拿来我瞧瞧。”
孙浩很有眼力见儿,连忙將那份数据对比报告递了过去。
“李厂长,这是红星三厂的韩师傅帮忙改造的c186,这些是连续运转二十四小时之后的数据。”
李卫民接过报告,起初还有些隨意的看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