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二月,是收穫的月份(1/2)
第133章 二月,是收穫的月份
进入二月份,一连串的好消息如同潮水般向王溯涌来。
二月一日凌晨,nba官方网站公布了2004年全明星赛的最终投票结果。
本届全明星投票共收到创纪录的590万份有效选票,比去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多伦多猛龙的文斯·卡特,以2,127,183票的高票,第四次荣登联盟“票王”宝座,追平了传奇“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的纪录。
只比“飞人”乔丹逊色,麦可·乔丹一共有9次高居全明星投票榜首。
在文斯·卡特的身后,一个新秀的名字无比醒目。
王溯,2,028,524票。
全联盟第二,东部中锋第一。
他不仅刷新了由姚明保持的新秀全明星得票纪录,更是直接空降东部首发阵容。
值得说的是,2003届58名新秀中,上榜本届全明星投票榜的有三位球员。
除了王溯外,詹姆斯在后卫位置上获得了76万票,安东尼在锋线位置获得60万票“
与王溯和卡特一同入选东部首发的,还有小奥尼尔(163万票)、阿伦·艾弗森(173万票)以及特雷西·麦克格雷迪(123万票)。
而被王溯挤出首发中锋位置的,正是他曾经在活塞的“老队友”,本·华莱士。
其实”大本”的票数也不少,拿到了惊人的190万票,位列联盟第三,却依旧只能屈居王溯身后。
西部方面,“狼王”加內特以178万票领衔所有西区球员。
科比·布莱恩特(176万票)、蒂姆·邓肯(168万票)、史蒂夫·弗朗西斯(98万票)、姚明(148万票)悉数入选首发。
在西部中锋位置的竞爭中,再次上演了另类的“姚鯊对决”。
奥尼尔在网络投票中领先,但姚明凭藉著线下投票的巨大优势,最终以31245票的微弱差距连续第二年力压奥尼尔,当选西部首发中锋。
这个结果证明,姚明的人气早已不局限於国內,他在北美同样获得了球迷的广泛认可。
今年的全明星票选结果,清晰地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风向。
即使联盟已经进入了“四大分卫”时代,但联盟的根基依旧是內线,大部分锋线获得的票数都比后卫的票数要高。
无论是球迷,还是联盟的管理层和教练,都有一个“默认”的共识:
儘管最近几年的“状元秀”,后卫勒布朗·詹姆斯和前锋肯扬·马丁和布兰德为各自球队带来了大量的希望和活力。
但对於一支反覆无常、实力较弱的球队而言,只有出色的中锋才能给球队带来確定的未来。
毕竟自1998年乔丹退役后,nba的冠军旗帜,始终由奥尼尔和邓肯这两位传奇內线轮流升起。
王溯,作为一个身高2米08的锋线球员,能在这个“大中锋时代”获得如此恐怖的票数,其意义不言而喻。
除了要以首发身份参加全明星大赛,王溯还被选入了一年级新秀队,將在全明星赛前两天参加全明星新秀挑战赛他领衔詹姆斯、安东尼、韦德等新秀,跟姚明和“小斯”领军的二年级新秀队进行一场较量。
消息公布的瞬间,大洋彼岸的中国球迷论坛直接陷入了狂欢。
“臥槽!臥槽!王溯和姚明,双双首发!这是什么神仙剧本!”
“哭了!新秀赛看中国德比,正赛还能看两个自己人首发!这赛季要过年了!”
“202万票啊!新秀歷史第一票数!王溯这是要上天啊!”
“太给力了!以后谁还敢说我们只会网上投票?王溯这是实打实征服了美国球迷!”
天亮之后,美国媒体的舆论也被彻底引爆,
例行公事地报导卡特四度加冕“票王”之后,几乎所有体育版面的头条,都被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占据。
“东方风暴!王与姚,同时入选全明星首发!”
“新秀即巔峰?王以200万票创下歷史,险些掀翻卡特!”
“规则也无法阻挡!中国力量闪耀洛杉磯!”
无数媒体復盘著王溯的崛起之路,言语间充满震撼。
有专家分析,如果王溯不是赛季初被拉里·布朗按在板凳上,如果投票时间再延长一周,今年的联盟票王是谁,犹未可知。
这股舆论风潮甚至影响到了联盟球队的决策层,不少球队的总经理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市场,派遣球探去挖掘下一个可能的天才。
中午,联盟公布了由各队主教练票选的全明星替补阵容。
东部:基德、皮尔斯、拜伦·戴维斯、阿泰斯特、麦可·里德、肯扬·马丁、本·华莱士。
西部:奥尼尔、卡塞尔、基里连科、诺维茨基、斯托贾科维奇、布拉德·米勒、雷·阿伦。
在今天的投票结果出来之前,步行者主帅卡莱尔,和森林狼主帅桑德斯已先后成为东西两明星队的主教练。
洛杉磯全明星全体名单一出,立刻有人坐不住了。
espn的王牌评论员史蒂芬·a·史密斯在节目上直接开炮,为落选的勒布朗·詹姆斯鸣不平。
“我无法理解!我完全无法理解!”
史密斯对著镜头咆哮,“一个场均20+5+5的新秀,一个天选之子,他为什么连替补都进不去?
“我知道,你们会说球队战绩。但看看数据!詹姆斯的得分、篮板、助攻,比名单上的某些人要强得多!这是对天才的无视!”
同样被邀请过来参加这个节目的“飞猪”,查尔斯·巴克利翘著二郎腿,一脸不屑地打断了他。
“嘿,史蒂芬,冷静点。教练们可不傻!”
“是,勒布朗的数据好看,但你看过他的比赛吗?他的持球时间是全联盟最高之一,球队的球权几乎都在他手里。”
巴克利指了指屏幕上王溯的照片和各项数据分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