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乞除宗籍(2/2)

诸葛亮淡淡一笑。

刘封的信,他也看了。

刘备能想到的事情,他焉能想不到?

从宗理上说,刘封是长子,刘禪是次子。

废长立幼,本就是取乱之道。

刘备立刘禪为王世子时,这个隱患就已经出现了。

为了刘禪的地位稳固,刘封要么死,要么削去宗籍,贬为庶人。

刘封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求削去宗籍,改为寇氏。

如此一来,他与刘禪之间就没有什么法理上的矛盾了。

別人想拿这个理由发难也不成了。

诸葛亮觉得趁此机会解决刘封宗籍的问题也好。

大家都安心。

至於为何调刘封去南中?

诸葛亮也自有思量。

荆州已丟,上庸弹丸小城早晚会落到曹军手上。

刘封留在上庸,还是个死。

不如把他安顿在南中,替刘备守卫益州南大门。

本来诸葛亮觉得刘封是个鸡肋之辈,文不成武不就,性子又急,对刘备大业帮助不大,身份还有极大的隱患,不如找机会或杀或贬以绝后患。

但最近刘封的表现让他耳目一新,杀孟达、救关羽、斩吴將,三件事情都做的乾净漂亮,还懂得用谋。

如此勇猛有谋之將死了实在可惜,贬为庶人也太浪费了。

如今荆州失落,人才凋零,正是用人之际。

诸葛亮也是稍微起了些爱才之念。

刘备思虑了良久,这才嘆了口气,道:“传孤之命:除关羽前將军职务,改为荡寇將军,负责三郡討贼事务。刘封迁征东將军,荆州刺史,赏蜀锦百匹,总领三郡。迁牙门將王平为俾將军,去上庸为刘封副將。告诫刘封,宗籍既入,岂能轻移?切勿再言此事。”

听到刘备的安排,诸葛亮一脸愕然。

这任命有些古怪啊。

荆州已经丟了,荆州刺史什么鬼?

这不是把东三郡把刘封放到火上烤吗?

曹魏本不想打上庸的,但听到刘封任荆州刺史,他们不打也得打了?

战事一起,上庸能守得住吗?

主公究竟想干什么?

难不成……

诸葛亮心头一跳,再看刘备时,见他双目精芒闪烁,若有所思。

糟了!

孔明心头明悟。

刘封本有大功,理应重赏,却被削去宗籍。

这不是明摆著告诉天下,刘备不能容他这个假子吗?

素以仁义闻名的汉中王能容忍这种事情吗?

孔明暗暗皱眉。

刘封这个请罪书有些弄巧成拙了,不仅没有消除主公的怒火,反倒是加重了他的猜忌。

“主公……”

诸葛亮有心为刘封说几句好话。

毕竟没了刘氏身份的刘封活著比死了有价值。

“军师,荆州新败,各地杂乱之事有劳了。”

刘备淡淡说了一句,也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甩袖离开了大殿。

独留下诸葛亮在大殿中默然不语。

主公已经不太信任他了。

从进入益州开始,孔明就觉得双方关係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先是庞统,接著是法正,刘备一直下意识的培养其他文臣,目的就是为了平衡诸葛亮的权力。

家天下吗?

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了一阵黯然。

《炎汉史、刘封世家》——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底。封救关羽还上庸,上书言罪,乞除宗籍。昭烈帝拜封镇东將军,荆州刺史,深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