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翻山越岭(1/2)

就在关羽鏖战麦城之时,刘封率领两千军士沿著房陵山区翻越了荆山,走进了漳水河道。

“將军,前面便是漳水河道,河水已然结冰。我军可以踏冰前进,三日內就能直奔夹石关下。”

邓贤指著前方开阔的河谷。

“终於赶上了!”

刘封拿出地图,在路线上寻找了一番,心中微微鬆了口气。

算算时日,他出兵已然有七日了。

出房陵时,走的是山道,地方民夫和骡马相助,大军进行的很快。

两日便已到达了荆山脚下。

荆山山路狭窄难行,又恰好是寒冬季节,积雪没过膝盖,骡马骑士难行,刘封只得留下糜武一千人在山脚下守候骡马,自己亲率一千一百人登上了荆山。

这一千一百人,除刘封一百亲兵外,剩下的都是从东州军中挑选出来的夷兵青壮。

夷人自幼生长在山林,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大大的加大了行军速度。

可即便如此,大军还是了五日时间,才走出了荆山,来到了漳水河谷。

“大军原地休息一个时辰。”

刘封下了军令。

一千夷兵立即散在周边,开始埋釜烧热水,开心的用膳。

夷兵们有说有笑的围在火堆旁,丝毫没有任何的疲態。

为了保障这次行动,刘封大军在房陵休整了两天,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首先就是吃的问题。

没有輜重,没有后勤,急行军又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必须让士卒们吃饱。

所以,他让工匠將把黍米蒸熟,然后以蜂蜜、飴搅拌,以重物模具压缩,然后晾乾后切成小块。

这就是后世有名的切糕。

分能够保证足够的热量,黍米能够填饱肚子。

一块行军粮,就能够支撑小半天。

另外,刘封还命军厨製作了大量的咸肉,配著行军粮一块吃,补充蛋白质。

一小块咸肉加上一块行军粮,放到热水里泡一泡,就是一大碗饭。

有的士卒甚至不用水泡,直接乾食。

行军粮甜香,十分的可口。

无论是夷兵还是亲兵都很喜欢这个味道。

有有肉还管饱,这比他们平时吃的都好。

水源不用担心,满山积雪,隨意取点烧开了就能喝。

其次就是穿著保暖。

严冬季节,山路积雪,想要顺利翻过去,就得加强士卒衣著保暖性。

否则人还没到夹石关,就会冻死大半。

三国时並没有,普通人一般是穿皮裘或者復衣。

皮裘比较昂贵,一般士卒肯定穿不起。

他们大多穿的是復衣。

何为復衣?

就是粗布、麻布、芦苇杂草之类的填充在里面。

虽然御寒效果不佳,但靠著火源还是能够抵抗寒冬的。

这种復衣肯定不適合寒冬季节翻山越岭。

但现在没有,刘封也没有办法,他只得下令让郭睦收集禽羽毛皮毛之类的东西剁碎了,然后塞进士卒的復衣里。

禽羽皮毛的效果肯定比以往的復衣好的多。

为了完成任务,郭睦一夜间屠尽了房县的鸡鸭鹅狗,房县也是一夜鸡犬不寧。

不仅如此,刘封还预备了大量的姜和薤白,(即小蒜,大蒜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可在行军途中食之御寒。

最后就是武器。

长途奔袭,靠两条腿赶路,重武器自然带不了,只能带些滕盾、短矛、长剑。

刘封也早有准备,他从副军大营调来了四百副弓弩,四百副弓箭,弩箭和羽箭共五万余支。

上庸盛產拓木,是製作弓弩的最佳材料。

所以刘封军不缺弓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