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特別的能力(1/2)
纽约尼克斯的训练馆里,瀰漫著一种新的气息。
克里斯·杜洪的名字已经彻底从更衣室名单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援达科·米利西奇。
这位曾经的“人类胜利雪茄”,03黄金一代的榜眼秀。
第一堂合练课,气氛有些微妙。
米利西奇的动作明显带著生疏和迟疑,脚步移动略显沉重,篮下的对抗也缺乏昔日的锐气。
几年的顛沛流离和角色边缘化,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然而,当训练进行到半场攻防和投篮练习时,林远还是依稀在他身上看到了昔日天才的影子。
一次进攻篮板拼抢,米利西奇在位置並不占优的情况下,凭藉惊人的臂展和瞬间的爆发力,硬是在大卫·李和杰弗里斯头顶將球点进篮筐。
那份属於顶尖內线的篮板嗅觉和弹速,依稀可见。
在中投练习中,米利西奇出手的姿势依旧標准,篮球划出的弧线稳定,空心入网的清脆声响了好几次。
他的投篮手感,並未完全消失,依旧有著柔和的手感。
轮转补防时,他准確地预判了加里纳利的突破路线。
虽然脚步稍慢半拍没能完全封盖,但长臂的干扰有效地改变了加里纳利的出手角度,导致他打铁。
防守端的本能,几乎刻在他的骨子里。
难怪在辗转几支球队时,他还能在防守端打出不错的表现。
德安东尼在场边默默观察著,眼神复杂。
失望?有一点。
这个塞尔维亚大个子,底子还在,只是需要时间、信任和合適的引导。
而真正让训练馆气氛发生微妙变化的,是林远。
在这次合练中,林远並没有急於展示自己的进攻技巧,也没有刻意去给新援米利西奇餵球。
他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了一件看似基础却至关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观察。
进行投篮训练时,他仔细观察每个队友的出手习惯。
加里纳利喜欢在侧翼45度角或底角接球。
接球点通常在胸部高度偏上一点,他习惯接球后不做过多调整,直接拔起投篮。
他的出手点高,需要球带著適中的旋转和恰到好处的提前量,让他能顺畅地衔接投篮动作。
哈灵顿喜欢在肘区或牛角位活动,接球点稍低,大概在腰部附近。
他接球后习惯性地会沉一下球,做一个投篮假动作或运一步调整节奏。
给他传球需要更“冲”一点,带著点力量,让他能借力完成后续动作,避免他因持球时间过长而陷入犹豫。
“小土豆”速度极快,空切犀利。
给他传球,尤其是快攻中的传球,必须极其精准地送到他衝刺路线的前方,高度要適中。
最好是带著强烈旋转的击地球或领前传球,让他无需减速就能直接攻击篮筐。
大卫·李是扎实的內线终结者,顺下时喜欢接高吊球,方便他接球后快速放篮。
给他传球需要吊高一些,避开防守球员的拦截。
米利西奇这位新援接球时明显带著一丝谨慎和不自信。
他似乎更习惯接那种速度慢的传球,最好是送到他习惯的投篮热区。
高度在胸口位置,让他能稳稳接住。
这样有充足的时间调整和瞄准,而不是那种需要他弯腰或跳起来够的彆扭传球。
在最重要的涨球期,他的天赋完全被埋没了。
接球黄油手,技术粗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