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首次朝会(1/2)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四,寅时末。

北京城的冬夜,漫长而酷寒。

寅时末刻,天穹依旧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墨黑,唯有凛冽的朔风呼啸著穿过空旷的街道。

捲起地上的残雪和沙砾,抽打在紫禁城外那些踟躕前行的人影身上。

一盏盏惨白的灯笼在风中剧烈摇曳,映照出一张张或惶恐、或焦虑、或强作镇定的面孔。

今日是大朝会。

这是半月来,皇帝第一次传召百官早朝。

午门前的广场上,官员们依照品级无声地匯聚成一个个小团体。

往昔此时,此地应是低声寒暄、暗通款曲之时,今日却瀰漫著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与压抑。

官员人数肉眼可见地稀疏了许多,空出的位置提醒著所有人那场尚未远去的腥风血雨。

一些穿著緋袍、青袍的官员刻意站在背光的阴影里,试图將自己隱藏在同僚的身影之后。

偶尔有低如蚊蚋的交谈声响起,也迅速被风声吞没。

“周御史今日…告病了?”

一个穿著四品云雁补子的官员,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问向身旁的同僚。

身旁那人微微摇头,嘴唇不动,声音似是从齿缝里挤出:

“不是告病,是前日夜里被北镇抚司的人请走了。”

接著他做了一个极其隱晦的手势。

“据说,是光禄寺赵少卿那份『捐输助餉』的名单上有他的名字。”

问话者闻言身体微不可察地一颤,下意识地拉了拉官袍的领子。

两人迅速移开目光不敢再有任何交流,唯恐被那些无处不在的“眼睛”盯上。

101看书 看书就来 101 看书网,?0?????????????.??????超靠谱 全手打无错站

另一边几个穿著洗得发白的旧官袍、品级不高却站得相对靠前的官员,也在低声交谈。

只不过他们的神情却截然不同。

“范阁老举荐的那份名单,李兄可看了?”一个面容清癯的郎中低声问道,他眼中带著一丝兴奋。

“上面竟有宛平县那个以『强项』闻名的典史冯吉,还有通州仓那个以『铁算盘』著称的副使石有根,皆是实干之才。”

“何止!”旁边一位御史接口道,语气带著压抑不住的激动。

“听说李总宪那边,也举荐了好几位在地方上因查案得罪了上官而被罢黜的知县、县丞,皆是刚正不阿之辈。”

“皇上此次看来是真要刮骨疗毒,重用实干之人了。”

“但愿如此,只是阻力定然不小…”先前那人轻嘆一声,目光扫过前方那些空缺的位置,以及更远处那些面色阴沉的勛贵和高官。

“那些人岂会甘心?”

“不甘心又如何?”御史冷笑一声,声音虽低,却带著一股锐气。

“成国公、陈演的脑袋还掛在西市口呢,皇上是真敢杀人。”

就在这时,一阵沉重整齐的脚步声传来。

英国公张世泽、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兵部侍郎王家彦等一批重臣在家丁的护卫下陆续抵达。

他们的到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张世泽面无表情,蟒袍玉带,步履沉稳,但细看之下,眼底深处藏著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审慎。

范景文则眉头紧锁,官袍下摆甚至还沾著些许新鲜的泥点,仿佛仍在思考著棘手的工务。

李邦华依旧是一副冷硬如铁的表情,目光扫过人群时,几个心中有鬼的官员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视线。

倪元璐和王家彦则低声交谈著,神色凝重。

这些核心重臣的出现,稍稍冲淡了现场的恐慌气氛,却也带来了另一种无形的压力。

所有人都明白今日朝会绝非寻常。

“咚—咚—咚!”

景阳钟浑厚而悠长的声音穿透凛冽的寒风从紫禁城深处传来。

时辰到了。

宫门缓缓开启,露出两侧肃立的净军士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