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改革的方向(2/2)
他对於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一清二楚。
全国各地席捲起了企业改革的浪潮,伴隨而来的就是下岗风波。
20世纪90年代,绝对是全国经济的一个重大拐点。
“高书记,三大厂都是军工厂,產权关係难道还不明確吗?至於改革董事会和外聘高管,这就有些更加离谱了,就算我们同意,三大厂的人也不会愿意啊。”赵伟忙说了几句。
眾人也都犯了难,高逸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想要改革,阵痛是难免的,就算是某些人不愿意,也必须要执行!我看过三大厂的资料,设备老化、產能上不去的问题的確是有,但更多的是因为管理层的决策,让三大厂的发展方向出现重大问题。”
“只有引入战略投资者,让员工持股,才能打破一股独大,实现股权多元化,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建立起独立董事占多数的专业董事会,落实董事会决策权,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
“而且,还要取消行政级別,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选拔管理者,薪酬与业绩掛鉤,这样才能大幅度的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高逸展开说明了下有关於他的初期想法。
想要打破僵局,首先就要从根源抓起,一家企业发展成这个样子,管理者有主要责任。
“高书记的想法真大胆,但想要实施下去,恐怕没那么容易吧?谁去和上面领导谈?谁又去厂子里和那些老厂长们谈?”孙国栋继续道:“而且,厂子的职工和厂子里的老领导们的关係都很好,突然更替领导班子,只怕新来的人也没办法服眾吧?”
高逸的目光落到张劲松的身上,“劲松书记,你负责的是党群工作,最擅长思想工作,几大厂长的沟通工作就交到你身上了,至於和上级领导沟通的工作,由我亲自完成。”
张劲松点点头,“明白。”
会议结束,高逸率先离开会议室。
“联繫一下韩兵,一个小时后,我去禾山厂。”高逸衝著周磊吩咐道。
提前和韩兵做过了沟通,高逸才带著人前往禾山厂。
禾山厂正门前,以韩兵为首的高层等候在门前。
但是,人群里却並没有看到严守一的身影。
韩兵也注意到了高逸的目光,立刻解释道:“高书记,严总有些事情还没回来。”
“听说我要来,他就有事了?”高逸一边带著人朝著禾山厂里走去,一边跟著说了句。
韩兵忙说道:“那怎么可能嘛。严总抓著全厂诸多方面的工作,平日里的事情就不少,就连我要和他碰面,都要看他的时间呢。”
高逸冷笑一声,没有说话。
在禾山厂里参观一番以后,高逸也算是对禾山厂有了个简单的了解。
与军工三大厂比较起来,相差的绝对不是一星半点,整个厂子的氛围也很好。
看著一辆辆即將准备发动的重型卡车,高逸问道:“韩书记,看来报表的数据没什么弄虚作假的成分嘛,禾山厂每天都要运出去这么多的钢材呢?”
“高书记,你误会了。”
韩兵搓著手尷尬的说道:“这些都是没用的废钢,准备集中销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