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合作达成(1/2)
第175章 合作达成
铜锣湾。
今晚利舞台剧院华灯璀璨。
傍晚时分,陈耀豪的车队沉稳地驶入vip通道,精准地停靠在专属位置。
车门开启,早已等候在此的tvb工作人员立刻迎上前,態度恭敬而不失分寸:
“陈生,晚上好,这边请。”
“有劳。”陈耀豪微微頜首,在一行人的簇拥下步入专用通道。
工作人员將他引至贵宾休息室稍作休整。
刚至门口,便见tvb的总经理邵逸夫先生已亲自在此迎候。
於公,这是他对公司重要股东的礼节;於私,他心中却难免有些复杂。
曾几何时,需要他亲自迎接的这位年轻人,还只是街头巷尾的一个无名之辈。
然而时移世易,如今对方已是能左右tvb格局的大股东,更换总经理也仅在一念之间。
“陈生,欢迎蒞临。”邵逸夫笑著伸出手。
“邵生太客气了,您亲自相迎,我不敢当。”陈耀豪快走两步,与邵逸夫热情握手,言辞间给予了对方充分的尊重。
他敬重邵逸夫不仅因其行业地位,更因其心繫家国,多年来为內地教育事业捐赠了无数教学大楼,这份情怀值得敬重。
两人寒暄片刻后便自然分开。
陈耀豪目光扫过休息室,只见tvb董事长利啸和正与一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相谈甚欢那人看著面熟,陈耀豪心下断定,十有八九便是霍家的公子,霍振庭。
儘管他与利啸和关係微妙,但在此公开场合,对方毕竟是董事会主席,礼数不可废。
陈耀豪整理了一下衣襟,主动含笑上前。
“利生,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陈生!真是好久不见,托您的福,一切安好。”利啸和转身,同样报以热情的笑容,仿佛二人是多年挚友,场面功夫做得滴水不漏。
“利生,这位是?”陈耀豪顺势將目光转向一旁的年轻人。
“来来来,正好为你引荐。”利啸和侧身介绍道:“这位是霍振庭先生,想必你早有耳闻。
振庭,这位就是我们tvb的新晋大股东,陈耀豪先生。你们都是年轻才俊,正该多亲近亲近。”
“陈先生,久仰大名!今日终於得见,荣幸之至。”霍振庭主动伸出手,语气热情而真诚。
“霍生太客气了,幸会。”陈耀豪与之有力一握,笑容爽朗。
他刻意没有提及对方家族的那位重量级人物,这是对霍振庭本人身份的充分尊重。
正当三位寒暄之际,现场主持人悦耳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响起,宣布晚会即將正式开始,恭敬地邀请各位嘉宾移步主会场就座。
陈耀豪恰好被安排在霍振庭身旁落座。
趁著晚会尚未正式开始的间隙,他侧过身,带著几分閒聊的笑意低声问道:“霍生,今晚佳丽如云,不知您更看好哪一位折桂?”
霍振庭闻言,几乎未作思索,便笑著回应,语气中带著一丝的亲昵:
“我个人颇为欣赏9號朱琳琳小姐,气质端庄,谈吐得体,很有冠军相。等会儿投票环节,陈生若是方便,不妨也支持她一票。”
陈耀豪心下顿时瞭然,看来外界传闻並非空穴来风,这位霍公子与朱小姐的交情恐怕早已不止於相识。
他面上不动声色,哈哈一笑,心中却不禁思:港姐嫁入豪门,看似风光无限,开启了港姐嫁入豪门的先河。
如同后世那场在美丽华酒店轰动全城的360桌盛宴,宾客云集,极尽奢华,更诞下子嗣,稳固地位。
然而,这其中的冷暖,或许只有局中人才知晓。
即便是借用家族珠宝亦需签字画押,最终更难免落得净身出户的结局,其中心酸,外人岂能体会?
“哈哈哈,支持靚女当然没问题!”陈耀豪爽快地应和著,巧妙地打了个马虎眼,並未给出明確承诺。
他的那一票,早已有了属意之人一一正是近来与他关係匪浅的吕瑞容。
然而,与霍振庭的这番对话,也悄然触动了他更深层的思虑。
想到霍家日后可能出现的豪门爭產风波,陈耀豪不禁暗自感慨:看来对於自己这偌大的家业,未来也须得早做筹谋,订立清晰的规划,方能避免日后枝节横生。
当然,至於今夜,他支持的吕瑞容,无论最终能否夺魁,於他而言,或许都只是一位绚烂的过客。
今夜港姐选举结果,並没有因为陈耀豪的出现而改变结果,冠军依旧是朱琳琳,而亚军依旧是吕瑞容。
而陈耀豪在宣布结果的空档就已经提前离开,事后根据媒体报导:吕瑞容在领奖台上哭了,记者问她为何而哭时。
她的回答是:他走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
一日。
维港中心。
陈耀豪正在办公室处理工作,桌上的电话骤然响起。
他拿起听筒,那头传来霍生爽朗而熟悉的声音,邀请他再度过府品茶敘话。
陈耀豪心领神会,当即爽快应允他明白,那件关乎未来的大事,想必已有了回音当他的黑色车队再次沉稳地驶入霍府庭院时,霍生正背对著门口,驻足欣赏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山水画。
他身旁站著一位衣著朴素却极为整洁、精神的老者。
令陈耀豪略感意外的是,华闰公司的总经理张光东也已在此等候。
“霍生。”陈耀豪声音沉稳,步伐从容地走上前,同时向屋內的老者和张光东投去礼貌而探寻的目光。
霍生闻声转过身,脸上洋溢著热忱的笑容,他抬手引荐道:“陈生,你来得正好。快来见过南洋银行的掌舱人,庄老。
庄老,这位便是我常向你提起的,年轻有为的和记黄埔当家人,陈耀豪。”
“庄老,久仰您老大名!今日得见,倍感荣幸!”陈耀豪语气诚挚,眼中充满敬重。
他深知眼前这位老者一生践行实业报国,淡泊名利,其执掌的南洋银行估值超五百亿港幣,最终却悉数捐献给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