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胜者为王(1/2)

维港文化。

窗外天色阴沉,乌云低垂,仿佛预示著一场风暴的来临。

办公室內,气氛同样凝重。陈耀豪放下电话,听筒里高明佬匯报:“记者围堵现代报社已被警方疏散”的声音似乎还在空气中迴荡。

他靠向椅背,手指轻轻敲击著办公桌面。

《朝阳日报》创刊两周的狂飆突进,终究还是触碰了行业的底线,引发了剧烈的反噬。

那套“免费给发行商,发行商超低价给报摊”的策略,让报摊每卖出一份《朝阳日报》的利润,远超市面上任何其他报纸,效果立竿见影。

却也如同在平静的池塘里投入巨石,整个香江报业被震得人仰马翻。

惊恐之下,原本各自为政、甚至互相倾轧的同行们,竟在极短时间內迅速“团结”起来。

陈耀豪对此並不意外。他知道自己是在玩火,但这把火必须烧起来,才能迅速撕开市场固化的口子。

他也清楚,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打了个漂亮的擦边球,最多被定性为“恶意竞爭”。

商场如战场,弱肉强食是铁律。

前世那位以“清风高节”著称的李家成,在打击竞爭对手时,不也联手零售巨头向供货商施压,手段同样凌厉?

只要在规则框架內,胜者为王。

“老板,接下来?”杜辰逸站在办公桌前,脸上带著一丝忧虑。

“按兵不动。”陈耀豪声音平稳,说道:“让他们先出牌。我们拖得起,时间在我们这边。”

他心中盘算著,目的已经超额达成,《朝阳日报》的销量和影响力已如火箭般躥升,深入人心。

如今,不过是该考虑如何体面地“见好就收”,將这种非常规手段转化为持久优势的时候了。

………

东方报社。

气氛与维港文化的沉著截然相反,更像一锅煮沸的油。

“好!好!好!”马惜如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手指激动地敲著刚刚收到的“报业公会”邀请函。

这份由星岛胡仙主持、联合19家重要报社的会议邀请,在他眼中不亚於一道救命的曙光。

“胡仙总算出手了!这下看陈耀豪那个扑街仔还怎么囂张!”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马惜珍也一扫连日来的阴鬱,脸上露出狠厉的笑容:“记者堵门算个屁!

报业公会的决议,我看他敢不敢当耳边风!除非他《朝阳日报》不想在香港报业这个圈子里混了!”

兄弟俩仿佛看到了《朝阳日报》被群起而攻之,最终不得不低头认错的场景。

马惜如稍稍冷静,补充道:“就算他最后妥协,撤掉那套把戏,但这两周,他的根已经扎下了。以后,怕是要多一个真正的劲敌了。”

他语气复杂,既有对摆脱眼前困境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竞爭的深深忌惮。

按照他的估算,《朝阳日报》即使去掉水分和补贴,稳定在十万份以上已成定局,足以与恢復元气的《东方日报》(预计11-12万份)分庭抗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