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兴国策(1/2)

第125章 兴国策

刈谷城,二之丸和室。

东信义跪坐於榻榻米上,看著母亲阿杏夫人將最后一件麻织狩衣细心叠入桐木衣箱。

“年少时啊,我总念著要去瞧瞧富士山的雪顶,可直到嫁与你父亲,都未能成行。”阿杏夫人合上箱盖,含笑轻语,“如今倒好,去到今川馆,便能日日眺望那柄倒悬的玉扇了吧。”

母亲温软的话语,如同只是寻常的走亲访友。东信义心头猛地一热,额头重重磕向地面,“孩儿不孝,竞累得母亲大人——“

话未说完,额头已被一只温热的手掌轻轻托住。“傻孩子,”阿杏夫人的声音愈发柔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坚韧,“武家妇人的宿命,本就是悬於刀的露水。如今你羽翼渐丰,能为你的前路略尽绵薄,为娘才算不负此生。”

东信义抬起头时,眼眶已然泛红。

初临此世,孤苦无依之际,正是这位妇人守在身侧,以温柔抚慰支撑著他。如今,她却要只身踏入虎狼之穴,以性命为儿子的野心作保。

“五年!”他骤然抓住母亲的手,声音斩钉截铁,“五年之內,孩儿必接您归来。届时定为您筑三重御馆,让您在暖阁中颐养天年!”

阿杏夫人笑了,指尖轻轻抚过儿子微湿的眼角:“比起那三重御馆啊,为娘更盼你能按时用膳。我可听说了,你这些日子为改良那盐灶之事,已是三日未曾好好吃饭了。”

她抽回手,扶住儿子肩膀,神色转为郑重:“记住,真正的武家栋樑,当如三河之松一一根须深扎大地,方能撑起蔽日繁荫。”

行装检视完毕,阿杏夫人系好远行的斗笠,在侍女扶下,携行囊步至城门外。

“不必远送了。”她挥手作別,转身踏上舆车。车帘垂落的瞬间,东信义分明捕捉到母亲眼角那一闪而逝的晶莹泪。

东信义如磐石般佇立,目送车舆远去,直至尘埃落定,才骤然紧拳头。

距离桶狭间之变尚有四年有余。他必须竭尽全力,飞速壮大己身。唯有如此,当那个足以倾覆天下的转折点降临之际,他才能取足够的力量与筹码,將母亲迎回身边。

只是,前日与朝比奈泰朝的一番交谈,在他心中,始终有一种难言的烦乱无法消除。这烦乱的根源何在?他一时间也想不明白,只能暂时强行按下心绪。

送別母亲,东信义步入书房。案头摊叠著数张和纸一一那是他亲手擬定的“兴国策”。

最上一层是今川义元的朱印状:特许其在骏、远、三三国境內收购粗盐,精炼提纯后售卖晶盐。虽需向今川缴纳巨额盐税,其间暴利仍非常人所能想像。

另一张则允其在刘谷城设立铸幣所。明面上,新铸铜钱东信义只得两成,私下却另有勾当。

以“五年后献上铸幣秘法”为饵,料想今川义元亦会故作不知。此计虽险,却是聚敛財富的捷径。

以上两项,已为他奠定了今后数年的稳固財源。

但,仅此还远远不够!

故而,其余纸张上,密密麻麻列著东信义亲书的“兴国策”条目:改良稻种、推行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引种经济作物、兴建水利、扶持城下町作坊、研发独家名產..

这些条目当中,有的附上了详细计划,有的仅有寥寥数语,更多的则只有標题,下方还是一片空白。

前路,依旧艰难险阻。

“馆主大人,主税代官山崎具盛求见。”小平太的声音自门外传来。

“进。”东信义將和纸叠好,纳入怀中。

山崎具盛出身刘谷小豪族,因投效得力,被东信义立为千金马骨,擢升主税之位。推门而入的山崎风尘僕僕,肩头还沾著盐田的细沙。伏地行礼时,东信义甚至警见他衣领处的绣线已被磨脱此人正以近乎搏命的姿態,证明著自己的价值。

“起来吧。”东信义神色温和,“周遭盐户盐商,可有刁难?”

“托主公洪福!”山崎膝行上前,自怀中取出一卷美浓纸,“臣下依您所授之法,向盐户们展示了神盐样晶,言明但凡售粗盐与吾等,年终可多分一成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