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赛后1(1/2)

七月的泰国,艷阳高照。

球场边的杨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著,目光落在球场上那个正在庆祝的年轻身影——麦克托米奈接到博尼费斯的助攻,用一记漂亮的垫射洞穿了利物浦的球门。

连续2次破门后,杨暉突然对著场上的球员做出双手下压的手势。

这个决定让替补席上的球员不太理解,现在不正是抓住机会绞杀比赛的关键吗?为什么要这样做?

德国教头克洛普在场边露出了標誌性的笑容,他摸了摸下巴,朝这边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

杨暉猜测对方看穿了自己的意图,但那又何妨呢?

热身赛的目標就是让球员们更快的磨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联赛开始的时候变成一个集体!

当终场哨声定格2-0的时候,转播镜头记录下耐人寻味的一幕:首发踢满半场的马库斯·拉什福德独自走向球员通道,甚至没有参与全队的谢场仪式。

杨暉理了理衬衣,转身时恰好与克洛普的视线相遇。

两位主帅的手掌相握的瞬间,看台上爆发出混杂著掌声与嘘声的声浪。

“下次我们会带走胜利。“克洛普用带著口音的英语说道,他的眼睛紧紧盯著杨暉。

杨暉鬆开手时顺势拍了拍对方肩膀:“我不会让你的想法轻易实现的!”

闻言,克洛普笑了起来。

能不能实现,谁都说不准,但下一次相遇,將会是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比赛。

场边的新闻官贝內特女士揉了揉太阳穴,手中的媒体名单数量让她感到些许不安,通过纸张边缘细密的褶皱可以看的出来,她有些担忧杨暉的赛后採访。

赛后发布会设在球场的媒体室,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

当杨暉推开玻璃门时,二十余台相机的快门声像暴雨般响起。

贝內特將矿泉水瓶往他手边推了推,杨暉笑著对她示意,採访可以开始了。

“杨,最后时间的收缩防守是否意味著你信奉的是一比零主义?”

《卫报》记者率先发难,他对於杨暉执教曼联並不看好,甚至做出了他一个赛季下课的预判。

杨暉调整话筒角度,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防守、一比零主义並不能画等號,这是不对等的,我对於球员们的要求是抓转换!”

这个回答引发了一阵骚动。

后排的《图片报》记者突然起身:“有传言说您计划清洗半数主力,包括......”

“足球不是数学题,“杨暉打断提问,他注意到侧门缝隙处闪过现场安保的反光背心,“我们需要的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加减法。”

当他用英文说出“化学反应”这个词时,现场记者们明显迟疑了两秒,最终还是將这话记录了下来。

发布会进行到第28分钟时,贝內特朝著杨暉努了努嘴——这是约定好的信號。

杨暉顺势结束问答环节,却在离场时被《曼彻斯特晚报》的菜鸟记者堵在走廊转角。年轻人举著录音笔的手在发抖:“听说您给青训球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的,他们能否成为俱乐部的未来,那就全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杨暉停下脚步,走廊顶灯在他手錶上折射出的光晕。

回到办公室后,首席助理教练罗兰·戈贝尔將手中的u盘递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