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翰林学士,外放之意(1/2)

第97章 翰林学士,外放之意

不过刚一坐下,放下考蓝,贾琛便已是隱隱闻到了一股异味,虽说不上有多么臭,可也不怎么好闻就是了。

稍顿了顿,他也没有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只是將考蓝中准备的笔墨,烛台一一拿了出来,做好准备。

而將东西都摆好之后,所能做的自然便也只有漫长的等待了。

过往每次乡试,顺天府参考的人数都是约莫有万人之多,这般人数虽还比不得富裕发达的江南诸省,可却也不是什么小数目,单是维护考场秩序的衙役人数,都是要抽乾掉神京衙门,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还要额外抽派好一部分神京城墙防军。

当然,这般举措,既是为了严格保证乡试的公平公正,也是为了彰显朝廷中对於读书人的看重,要是普通的武举,哪里又可能会有这般大的阵仗?

但人数数目眾多,自然便也意味著检查所要耗费的时间极为不短了。

回到现在。

直到烈日高悬,牛后闷热之际,贾琛这边的號舍方才是逐一坐满,如此又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后,方才是见到有许多持锐兵士在號舍外排开看守起来。

隨后便有身著几位监考此方號舍的监考官走了过来,对著眾士子大声念起了此次乡试的种种规则。

念完之后,便是开始隨著號舍的號牌逐一发放第一场经义的试卷,这也意味著,本次顺天府的乡试正式开始了。

不多时。

贾琛便也是拿到了试卷,当即便粗略扫了一遍,做到了心中有数。

试卷总的四书义便有三题,五经义有四题,都是严格要求按照八股文章的格式来写,强调代圣贤立言。

倒也没什么变动—

一念至此,贾琛便是提笔先写好了自家姓名与籍贯,隨后平静目光就看向了开篇的第一道经义题目。

“礼之用,和为贵——“

贡院,正庭。

按照惯例,顺天府乡试的主持考官由皇帝亲派,一般都为翰林院学士与前科状元,级別高於其余各省,地位也皆是举足轻重。

本次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便是当今翰林院学士郑嘉宇,其人乃是崇平三年中的进士,科举成绩优异,位列诸进士之中的榜眼之位,由此被崇平帝钦点进入翰林院,成为了一名人人羡煞,清贵至极的翰林学士。

要知道翰林院在过去可是有著“天子私人”之称,乃是专门起草机密詔制的重要机构,到了前明之时,核心作用虽是被內阁所取代,可地位却依旧是清贵尊崇,成为朝廷养才储望之所,平日便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詔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而成为翰林学士,也是今后外任放官,乃至於是进入內阁的重要依据,毕竟前明之时,朝野间便已是有了“非翰林不阁老”的说法,由此也可见翰林学士地位之清贵。

可以说,成了翰林学土,今后的前途便是一片光明,大有可为。

回到现在。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郑嘉宇不过年约而立,这个年龄在进士之中算是正值壮年,若是再在翰林院中熬个几年时间,

便极有可能外放出京做官,一跃成为地方大吏。

其人面容端正,体態修长,今日又是著了一身翰林士服,只静站著,便已是让周围几个顺天府学政的官员稍稍低下了头,不敢与之对视,

如此约莫等了半柱香后,便见外间有一衙役恭敬来报,郑嘉宇见状,目光也是微微一凝,隨后便是亲自领著身旁几个顺天府学政官员朝外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