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深市(2/2)

在古董店,你可以不会鉴定古董,但不能不知道每一样东西的历史故事。

张大嘴那个本事,一枚古铜钱儿他都能长篇大论,从这枚钱币的历史,到这枚钱币经历过什么,说的头头是道。

不少其他店铺的老板都喜欢过来听他讲古,主要是他讲的,比很多老教授讲的有趣多了。

这些小徒弟目前还都是临时工身份,平时就是白天看店,招呼客人,轮流去学那些知识,要看书,要学画画。

比上学都忙。

有人坚持不住就提前退出了,街道会补充新的人过来让挑选。

席于飞不太管这些事,不过听说最开始的那些小徒弟里面已经有两个出师了的,留下来给新人当老师呢。

张大巧又道:“左右的铺子我叔也买下来了,不过是咱家大娘掏的钱,房本写了你的名字。我叔说等看着再过几年,铺子就做大一些,分类更全点儿。之前咱们这里还来过不少老外呢,我叔卖给他们不少工艺品。”

工艺品……

席于飞差点儿笑出声,“你叔找谁做的工艺品?”

张大巧嘿嘿一笑,“他那几个老朋友,有几个在窑厂上班的,专门烧制陶瓷的东西。而且我叔自己也有本事,画画啊做个扇面啊都没问题。再说卖的时候也都说清楚了,不是古董。”

“但价格不低,对吧?”席于飞可太懂张大嘴那些小聪明了。

张大巧也笑,“毕竟是专门做出来的,比那些批量做的贵也正常。”

在店里喝了一肚子茶水,看时间快中午了,席于飞连忙往家里赶,他都饿了呢。

可谁知道家里压根没人,大门还锁着呢。

他打开门,摸着肚子往厨房溜达,倒是翻出一些凉饭菜,但不太想吃。

还不如去外面街上买点儿吃的呢,他记得有一家拉面做的相当不错。

正寻思着,云穆清回来了。

“你可回来了,家里都没人。”席于飞开始抱怨,“冷锅冷灶的,我娘他们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在街边门市收拾呢,”云穆清笑道:“我回来的时候看见了,婶儿说他们忙过点儿了,那群小的都被她赶去服装的那边吃东西去了,说这几天家里不做午饭了,让咱俩在外面随便买点儿东西吃。”

“这老太太,连她最心爱的儿子都顾不上了。”席于飞想笑,“走走走,我一直想吃面来着。”

“对了,我问了孙处长安电话的事儿,孙处长让咱们交申请就可以。说现在安电话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给钱就能安,到时候咱们交了钱拿了条,他安排提前给咱们这边扯线过来。”

云穆清调转自行车,拍了拍后车座,“上来,我带你去吃东西。”

席家大院早就安了电话,但走的是机械厂那边的路子。毕竟这里厂长副厂长老厂长都在,有个什么急事儿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

吃完面条,俩人又去了邮电局。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电信之类的,安电话也得找邮电局。一问价格八千块,也怪不得普通老百姓安不起。

一手交钱一手交票,还能挑个电话的颜色呢。

邮电局专门弄了个玻璃柜台,里面放着电话机。别看只有黑红两色,但这时候谁家安了电话,那就是全村最亮的崽儿。

席于飞挑了个红色的,转身把票给了云穆清,让他下午带去给孙处长。

下午的时候他又跑了趟菜市场,买了七八条十多斤的水库大鱼。小一百斤的鱼还得让人帮忙送回家,再厨房忙乎半天,他才把鱼收拾好。

太久不做这些活儿了,手都生了呢。

水库大鱼都是淡水鱼,个头大,鱼鳞也大。那些鱼鳞他都收集起来洗干净,回头让他娘做鱼鳞冻吃。

鱼头也都切下来了,可以炖了做鱼头泡饼吃。

鱼肉片下来二十多斤,细细的切了,又用刀背敲成绒,晚上做鱼丸汤。

那些大骨头也不会浪费,用油煎一下,再放水炖,就是鱼丸汤的汤底了。留两条切块油炸了,可以让于大爷做沪市的熏鱼吃。之前做了一次,家里都没吃过瘾呢。

收拾完鱼,又和了一大盆子面放一边,等曾柳华他们回来烙饼吃。

曾柳华回来之后看到厨房里的东西,这叫一个开心。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地夸她的大宝,多懂事儿啊,都会做饭了。

给席于飞夸的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

家里七八岁的小侄子小侄女都会做饭,他其实自从重新来过之后,基本没有怎么下过厨!

等到电话线拉到那个新开的中介门市的时候,席于飞就得上班了。

这次的车是新路线,从京城去鹏城,也就是画圈之后的深市。深市的铁路也是刚铺设好没多久,直达车的长途车并不多,中间还要换两次车头。

等他到了深市才发现,曾经那个破烂的小渔村已经大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