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席向东(1/2)
百姓都能看明白的事,上面自然也会看明白。
八三年的严打,就着实震撼了不少蠢蠢欲动的人,也压制了隐藏在暗处那些蠢蠢欲动的蠹虫。
不过这话现在没办法说,席于飞只是笑道:“年轻人总归会有他们自己的出路,我朋友在羊城开了个厂,就托人去西北招聘了几百个年轻人过去工作,工资待遇极其丰厚。时间长了,没有工作的年轻人看到好处,也会动了心思,不再这么闹腾了。”
宁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他们做得好,那就是企业的领头羊,资源也会自然而然的向他们倾斜。
现在年轻人出去打工,必须以村子,街道为单位,开了集体的介绍信,再由人送去接洽才可以。
等到九十年代,每个人都能跟领身份证的时候,就能自由南下北上,找地方打工了。
那时候,经济才算是真正的盘活。
不过王大爷看的比较深远,他毕竟是在调查局工作,耳濡目染的也会懂很多。
“一个厂子若全都是本地人,也不合适。到时候有了利益冲突,本地人容易闹事。有些外地人在里面,总能缓和一些。”
解放前那些工厂,也都是本地人外地人都有的,防的就是本地人抱团,闹出一些不可收拾的破事。
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那边之所以在九十年代没落下去,一部分是因为那边官僚气息太重,另一部分就是本地人抱团太厉害。
外地人过去投资,上面要送礼,下面还要看职工脸色,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
田新能在沪市做偌大的黑市,不是没有这个前瞻能力,但毕竟他的力量大多都在沪市,很难向外延伸。席于飞既然帮他介绍了人,他必定会给出很好的待遇,把这件事争取落实。
只要做好了,宁新前途不可限量。
席于飞喝了一两酒,头就开始发晕了。他酒量原本就不好,后期也是练出来的,结果练出了肝癌。
现在惜命,偶尔喝点儿,所以酒量一直都不咋地。
王大爷也不劝酒,俩人把一大盘子锅包肉和一盘子花生米吃完,那边云穆清和孙处长也找了过来。
“好啊,你们在这里吃小灶,竟然不叫我!”孙处长看着盆干碗净的桌面,笑骂道:“我竟然连剩菜都没得吃了!”
“想吃就让我大爷给你做啊,还能缺了我孙叔一口吃的?”席于飞笑嘻嘻的站起来,“这也是我大爷心疼我,难得来一次,得让我吃点儿好的。”
“啊对对对,你难得来一次,距离你上次过来,都过去十天了呢。”孙处长阴阳怪气。
“王大爷,您看,我孙叔嫌我来的太多了!”席于飞哼唧。
王大爷哄他,“怎么就来的多了?小孙你咋回事?孩子好不容易来一趟……”
“我的错我的错!”孙叔连忙投降,“那你们中午还在这里吃吗?”
席于飞拍了拍肚子,“我吃饱了,就不在这里吃了,玉玉得陪我回家吃,我娘今天蒸包子呢。”
“你就惯的他!”孙处长气笑了,指着云穆清道:“你看看惯得成什么样子了?他吃饱了,就不顾你了!”
云穆清只是笑,扶着席于飞道:“那我们先走了。”
俩人出门上了自行车,等离了调查局,席于飞才问,“聊的怎么样?”
云穆清道:“我把要求提了,孙处长说有些难办,但国家缺少人才,他会跟上面一起商量。又问了我许多在羊城那边实习的事,我也说了一些。主要是问西北过去的年轻人工作如何,我仔细的讲了,孙处长表示这是一件好事,但仍旧要观望,毕竟现在很多年轻人心思不正,就算去了也会招惹祸端。”
这个年代的许多人经历的太多了,许多旧习还没纠正过。其实也不是他们的错,主要是家里就是这样,总觉得只要稳定了,找个大户人家当个跑腿就能赚上吃喝,所以孩子也教的吊儿郎当,游手好闲。
这一路席于飞就看见不少年轻人,三五一伙蹲在路边晒太阳,饿了就东蹭一口西蹭一口。
他们也不是不想找一份工作,可实在没有那么多地方容纳。
时间长了,就会养出一身坏毛病。
席于飞回了家,家里的包子都出锅了。
进了二进院儿,看见贴墙站着几个侄子,一个个垮着小脸儿,脸上还有泪痕。
“哟,怎么了这是?”席于飞抄着手,笑嘻嘻的看着,“站军姿呢?”
二哥从屋里出来,道:“别管他们,一个个不好好读书,放假了就只知道胡闹胡玩。去了学校老师写了卷子让做,都不及格!”
在这个院子里,不及格可真的是一件大事了。
家里又是校长又是教授,还出了七名大学生,结果竟然还有不及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