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改革春风(1/2)

聊完老家的事,席于飞话题一转,又转到自己家。

“养条狗吧。”

家里已经有猫咪了,之前被鱼吸引来的好几只小野猫都在席家落了户。

孩子们喜欢这些毛绒绒的小玩意儿,席于飞干脆让在杂物间用几个木板箱子弄出个猫窝来,顺便还在杂物间的门上破了个小洞,方便小猫咪晚上进出。

还有两只小母猫生了崽子,白天带出来晒太阳,满院子毛绒绒,看着就令人开心。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绝育不绝育,别说宠物医院了,就连正经的畜牧医院都少。倒是有几只大公猫被抓了,让梁绪练了手把蛋蛋割了。但没两天就听隔壁胡同老太太骂街,说不知道哪个神经病,把它家大白蛋切了。

从那时候起,这一片就流行起了一个可怕的传闻,说有个变态杀手,现在割猫蛋,早晚有一天割人蛋。

那些男人出门的时候都害怕的夹着腿,生怕不知道从什么角落会窜出来个变态,把他的蛋蛋收割了。

梁绪听到这个传闻忍不住吐了吐舌头,在自己床上笑的直打滚。

这些小猫们到是勤快,三天两头抓老鼠放在院子里炫耀。

以前大家都穷,再加上那股子邪风,压根不敢养猫狗,怕被人扣上资本家的帽子。

如今邪风散了,这些猫猫狗狗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又开始进入百姓家。

曾柳华对自己儿子提出来的任何意见都表示赞同,“养狗?啊,养狗好,热闹。”

席文明:……

家里还不够热闹吗?每天一回来吵的头疼好不好?

席于飞摆摆手道:“不是热闹不热闹,最近小偷太多了,我们那边房子附近的一个大杂院,里面老两口攒的棺材本都被偷了。咱家比大杂院好点儿,毕竟都是一家子人住。但毕竟孩子多,晚上养个狗也安全。”

云爷爷点点头,“是这个理儿,咱们这边被偷了好几家了,不过可能是咱家人多,再加上院墙上都贴了玻璃碴子,这事儿倒是没有。不过养个狗,晚上也能睡安稳点儿,进来人有个警醒。”

曾柳华道:“是,是这么个事儿,问题去哪里找狗?弄个好狗可不容易。”

狗比猫命运多舛。

以前大家都穷,一年到头吃不到几回肉,狗就成了唾手可得的肉类来源。后来要还苏联的帐,那边就是要狗皮坎肩,导致河北这边的土狗被大量捕杀,原本在街头巷尾打架摇尾巴的小东西们,几天功夫都看不到了。

而猫咪因为皮毛薄肉酸,算是躲过了这个劫难。

“乡下总会有的嘛,挨着山的猎户们都会养狗,没有狗没办法提防野猪什么的下山。”席于飞看向他四哥五哥,“你们有办法弄个狗崽不?武警部队不养狗吗?”

现在武警已经属于独立的部队了,吕百城从西北调回来,就是进入了武警部队练兵。

席老四点点头道:“有,说是要学习国外,弄什么警犬基地。我回头去看看,就算有淘汰的狗崽,也比农村的狗强。”

现在农村的狗子大多都是猎犬,性子暴躁,不太适合家庭养。

安排好了家里的事,席于飞又道:“我们住的那片儿出了贼,以后我出差家里没人,你们偶尔过去溜达一下就成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我临走之前会藏好。你们晚上也不要晚归,会有劫道儿的。如果晚上夜班回来,记得一定跟大家一起走,要么干脆住单位。”

这时候劫道的比小偷还可怕。

因为劫道的不只是抢钱,还杀人。现在妇女下夜班,家里男人都得去接,不接不放心。

家里的男人们又开始讨论这些冒出来的小偷。

从76年开始,就不再往乡下送知青了,但这些人在城里也找不到工作,就成了一批街溜子。现在知青们回来了,大部分知青也找不到工作,或者是看不上修鞋爆米花拉板车这种工作,于是也成了街溜子。

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就刚开始,很多人都在观望。胆子大的也确实跑去了南方,只不过目前还没有看出什么赚钱的苗头来。

街道的市场摊位租不出去,成天上火。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大家都害怕呢。再说了租摊位能做什么?家里穷的叮当响,总不能去卖脚皮吧?

至于那些有点儿小手艺的,譬如说包包子蒸馒头,弄个小拖车拉倒街边就能卖,压根不需要花钱租摊位啊。

胡同口就多了一家卖熟食的,可是人家也是把临街的那面墙敲了个窗户出来,挂个牌子就可以了。

想要把摊位租出去,席于飞掐指一算,怎么也得再有半年工夫。

农村现在分包到户,有人开始大着胆子养猪养鸡了,再过半年成批的猪跟鸡上了市场,屠宰场会首先去租个摊位。

有了屠宰场带头,其他单位也会跟风的。

总之,大批量的男女青年没有工作,满大街晃荡。女青年还好,要脸,家里帮忙到处找人相看,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姑娘了,至少自家里省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