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看热闹(2/2)

曾经凌厉的扛把子,变成了个温润的青年。

他把行李整理好,去外面检查了门窗,又洗了个澡才进屋。

屋子已经被薰过了,席于飞拆了好几个蚊帐缝了个巨大的,把正间屋子都笼罩起来,大大的减少了蚊子进来的概率。

门口的地方弄了吸铁石扣子,进出会自动合上,十分方便。

两个人曾经聚多离少,后来云穆清上学,离多聚少,所以格外珍惜能聚在一起的机会。

黏黏糊糊了大半夜,席于飞一觉睡到十点半才起来,然后听到外面吵吵闹闹的动静。

他出了屋子,在院子里晾衣服的云穆清看见他便走了过来,给他倒洗脸水,挤牙膏。

“外面怎么了?”席于飞洗着脸问。

云穆清道:“隔壁一家被偷了。”

其实这一片儿的治安还是不错的,毕竟挨着军分区,每天晚上也会有人巡逻。

但席于飞仍旧感觉不安全,把院墙上粘了一圈的碎玻璃。听见云穆清这么一说,他都开始寻思着要不要养条狗了。

“怎么还被偷了呢?巡逻的没看见?”

要知道这时候很多地方都会发生盗窃案件,但这一片还真的很少。

云穆清摇摇头,“我没出去,听的不真切。好像是说也没听见什么动静,但老两口屋里的柜子被撬开了,养老金都没了。”

席于飞咕噜咕噜的漱口,吐掉一嘴沫子才道:“家贼吧?”

他洗漱完,又拿起厅里桌子上放的油条,从暖壶里倒出豆浆喝了几口,“我去看看。”

有瓜不吃,不太符合他的性格。

云穆清不太喜欢吃瓜,主要是不爱吃这种家长里短的瓜。但学校里很多人际关系的瓜他还是会主动吃一些的,多知道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况,有助于自己以后稳定的拓展人脉。

席于飞曾经跟他说过,这时候能考上大学的都是人物,指不定以后在什么行业就成了大佬。学校就是最好的拓展人脉的地方,四年同窗的友谊是很多其他友谊替代不了的。

云穆清深以为然。

部队里大裁军之后,他的很多战友都转业退伍了。云穆清专门写信给他们,让他们不要气馁,看看能不能多发展家里的土特产之类的产业,养鸡养猪养羊,若是有机会就去南方看看,种地已经不是唯一选择了。

胆子大的战友如今已经奔赴南边,挣得了第一桶金,给云穆清寄了不少东西。

当然,也有战友决定在老家深耕农业养殖业,云穆清还在学校里找到不少这方面的书,下大力气抄了内容寄过去。

给战友们感动的啊,据说哭了好几宿。

门外不仅有军分区派来的人,还有派出所的,保卫科的,联防的。那叫一个热闹。

丢东西的是老两口,家里两个闺女出嫁,一个儿子当兵常年在外。老爷子有退休金,再加上儿子闺女补贴,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结果昨天晚上,门窗都栓好了,可仍旧进来了人,直接去了柜子那边,把东西偷走了。

房间里没有翻找迹象,那就只能是家贼。

闺女儿子又不在身边,偷东西的必定是院子里的人,或者跟老两口关系好的人。

老两口平日里也没有什么社交,要么在院子里聊天,要么老头出去溜达溜达,找人下个棋,跟他下棋的也都是老头子,腿脚不可能利索到翻墙进来偷东西。

这个院子可是个大院儿,前后有三进。

老两口住二进,占了两间东厢房。另一间东厢房是一对儿小夫妻在住,这对儿小夫妻是双职工,女的怀孕了,男的在厂子里三班倒,晚上压根没回来。

据那个女同志讲,半夜她不太舒服,起来摸黑倒水喝,就听到旁边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估摸着是凌晨两点。

可院子里年轻人太多了,谁家没有几个孩子呢?

而且大杂院里出了小偷,任谁心里都不舒服。尤其家里有儿子的,七嘴八舌说着自家孩子昨天晚上的动向。

席于飞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一二三。不过知道这院子里有几个刚回来的知青,没有工作,跟街溜子似的。

谁家晾在阳台上的咸菜疙瘩被偷了,谁家晾的鞋垫子没了,谁家门口的蜂窝煤少了几块,都说是知青回来之后才发生的。

派出所叫了那几个知青来问话,两男两女,瞅着岁数也都不算小了。最小的那个都有二十三了,在乡下最少待了五六年。

知青们也生气,跟着嚷嚷,说自己只是没工作,又不是没钱。更何况现在家里也忙着给他们找工作,女的忙着给找对象,怎么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