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老山炮子(1/2)

九月份,很多东北地区都开始降温,有的甚至下雪。

席于飞记得自己刚回来的时候就是九月份,曾经的他故意穿着破棉袄像个乞丐一样回到了家,就是想要用亲情这把刀,扎向最爱自己的人。

还好,一夜之后,他重返十九岁。

尔滨这座城市可不得了,第一,她是金国和清朝的发源地,旁边的牡丹江市还有就是清朝祖坟,所谓的宁古塔。第二,她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称,因为这里距离大毛很近,所以很多建筑都是仿照那边的。

再过几十年,南方的小土豆们就会集体来挑战这座北方名城,体会一下什么叫做三秒冻哭。

东北作为重工业城市,也是如今华国所有城市里面最拔尖的老大哥。这里拥有着很多顶尖产业,第一辆汽车就是产自东北。曾经风靡全国的的确良,工厂也在东北。

更别说这里还有煤炭,金矿,林业以及丰富的野生资源。

最有名的就是人参,东北人称棒槌的这种东西。

只可惜后期野生人参资源越来越少,人工人参反而多了起来。那种人参跟种萝卜似的,价格低廉,有没有药性真的很难说。

席于飞这次来东北已经做好想法了,别的另说,野生棒槌他得整点儿。

现在因为还没到改开,人参的价格还没有涨上去。很多跑山的老山炮子参把式家里,都会有些好东西屯着。

“这雪可千万别下大了,”梅雨发愁,“咱师傅这个抽签的臭手,真不行。谁要大冬天来东北啊!”

其实东北一年四季都有特产,春天的野菜,夏天的蘑菇,秋天的干果,冬天的野味等等。

但对于他们这些铁路上的人来说,冬天来东北,尤其是来黑省,特别受罪。

只要雪下大了,列车就无法行驶,就得等。

外面天寒地冻的,想出去溜达一圈都怕把自己冻出个好歹来。

至于山货什么的,直接去供销社收就成了。几分钱一斤的玩意,给点儿全国粮票,倒腾个大几十上百斤也足够了。

这次前来,上面领导还说了,因为今年的各种形式问题,所以委屈他们跑东北这趟线的时间拉长,但保证他们可以在家里过年。

也就是说,他们这从九月份中旬跑的京哈这条线,要一直跑到二月份去了。

虽然领导保证明年给他们安排些好的线路,但要在这种地方熬五个月,就有一种头发都要白了的感觉。

席于飞倒是无所谓,他挺喜欢东北这地方的。因为他老家毕竟就是东北的,虽然是奉城那边,但东北三省一家亲嘛。

第二是他确实想在东北多待一段时间,方便他搜刮一些以后很难找到的东西。

譬如说上了年份的野山参,老炮子们藏起来的虎骨。

宁哥之前去京城给他送钱送票的时候知道他们要来东北,张嘴就要各种山货,多多益善,毕竟还有五个月就过年了。

改开之前赚上一笔,好歹给自己攒点儿资金。

还有他那些南方亲戚们,估计压根就没吃过这些东北特产,也得给他们准备一些。

招待所这边的饭菜倒是十分丰盛,什么小鸡炖蘑菇,铁锅炖排骨,炖酸菜白肉。铁路真的不差钱,每个肉菜都硬的不行,吃的一群人嘴角冒油。

光主食就有三种,一种二合面大窝头,巴掌那么大,还挺喧腾,吃着直掉渣。一种高粱米白米蒸的二米饭,东北大米就是香,把高粱米里面那种苦涩味都掩盖住了。最后一种是酸菜肉末的大包子,二合面的大包子金黄金黄的,一口咬下去酸香扑鼻。

席于飞第一次在招待所吃撑,偷摸吃了几个山楂丸才让胃里舒服一些。

“香迷糊了简直,比奉城那边吃的好多了。”他歪在炕上,美的不行。

奉城那边的招待所已经按上了暖气,自己烧锅炉。但这边的招待所一楼还都是炕呢,二楼倒是有暖气,但离锅炉房近的地方才暖和,离得远的那就有些受罪了。

席于飞他们一群人选的炕,因为楼上的好位置都被人选走了。

锅炉房还能洗澡,但席于飞去看了眼,周围也就六七个淋浴头,中间是个大水池子。也不是头茬水,里面泡着一群臭老爷们,吭哧吭哧的搓泥儿呢。

不过离招待所不远的地方也有一家洗浴。

东北这边的洗浴文化虽然不如江南某些地方“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年代久远,但因独特的经营方式,还是全国闻名的。

这家洗浴的地方据说还接待外宾,不过外宾跟普通老百姓去的不是一个地方。

洗一次澡要三块钱,包一壶茶,一碟瓜子花生。

光三块钱这个票价,就让很多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了。

铁路上的人兜里有钱,一群人吃饱喝足再睡一觉,起来勾肩搭背的跑去洗澡。三块钱门票一掏,转身就成了大爷。

小单间儿,干净的浴桶,干净的热水。就连搓澡的大爷们都穿着统一的大裤衩子,在门口排排坐。

搓澡单收费,五毛钱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