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酱骨头(1/2)

席于飞觉得,如果云穆清跟他一起在车上蹉跎,那就真的浪费了。

未来云总可不能差事儿,怎么也得是个高知啊。如今云家都平反了,那么多房子,还有古董啥的,都是本钱。

以后想要创业,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想到创业他突然发现自己忘了个事儿,还没给梅雨他们找门面房呢。

“对了姨夫,咱这边有没有什么门面房卖?”

邹兴国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说着,他还指了指上面。

席于飞哭笑不得,也怪不得人家老邹响应办厂,成了改开之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就这个脑袋瓜子转的,可太灵活了。

“嗨,我就是随便问问,没有也没事儿。如果有村建房也可以。”席于飞盘算着羊城村建房跟京城四合院哪个更有前途。

然后发现不相上下。

四合院如果拆迁,厕所大的地方都能换个几百万,怎么也得两套房。如果不拆迁,往外租一个月大几千块一间屋绝对没问题。

虽然四合院是老京城身份的象征,但交通太不便利了。除非在附近上班能骑自行车,否则能把人堵的灵魂出窍。

“你要买村建房?”老邹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

羊城多城中村,村建房多的是,周围还有不少农田呢。城区之间穿梭中间绝对会夹着很多零碎的村子跟田地,还有一片片厂房。

席于飞问道:“不是羊城户口能买村建房吗?”

他上辈子倒是在羊城与鹏城倒腾过地皮,那时候不能说买卖,都是承包。签个五十年合同交三年的钱,一到手就能赚不少。

房子也买过商品房,但商品房可真比不上村建房。

现在买上一片村建房,回头能在地基上加盖,有人能盖出七八层的小楼往外租,别提多赚钱了。

邹兴国挠了挠闪亮的脑门,他疑惑道:“买是能买,只要对方愿意卖就可以。但你要村建房做什么?”

席于飞呲着牙笑,“卖也是连着地基对吧?”

邹兴国道:“不然呢?买地面上那些破砖头烂瓦片?”

没想到还真的能交易,席于飞登时来了兴趣,“多少钱?有人卖吗?”

邹兴国想了想,压低声音道:“咱们这边,有人想去对岸或者偷渡出去,家里的破烂也都不要了。如果能换仨瓜俩枣的,他们高兴着呢。但你毕竟是外地人,就怕买了之后对方回来找麻烦。”

这时候的羊城民风彪悍,很多人一辈子在海上谋生活,还偷摸做一些刀头舔血的勾当。

当然,这些事不能摆到明面上,否则都是吃花生米的货。

“那算了,”席于飞觉得麻烦,天高皇帝远的够不着,如果本地人找麻烦更是难受。

邹兴国抓耳挠腮,“有搞头?”

席于飞又抿了口茶水,“有搞头,但不能乱搞。”

“哎呀,有搞头就行。”邹兴国眯了眯眼,“要不我给外甥你弄一套?你放心,咱们也是给他们钱的,再说他们去了外面,指不定一辈子都不回来了。”

“太远了太远了,我就算了。”席于飞摆摆手,“总之姨夫你悠着点儿。”

“嗨,弄几套房子悠着啥?你兄弟姐妹好几个呢,一人弄一套挨着的,反正也不贵。”邹兴国兜里也是有钱的,这年头稍微懂点儿脑子,都能搞来钱。

席于飞换了个话题,“那咱们这里有黑市吗?”

老邹笑了,“你想要什么货直接跟我说,去黑市做什么?也不怕你笑话,咱们这边的人野。有的时候你从黑市买了东西,出来就被人敲闷棍,被抢了也不敢报警。你们车站上来的人吃了几次亏之后,就都不去了。”

“姨夫,我就是去开开眼,听说咱们羊城黑市好东西多。”席于飞道:“我吃喝不缺的,也就是看看。”

邹兴国想了想,“那你也别往远了去,我跟你说个地儿也是附近最大的黑市,离火车站比较近。真有人拦你路就往火车站跑,到车站那不都是你们的人了?”

羊城的黑市跟京城的大不相同。

京城黑市也有叫鸽子市的,以前很多人养鸽子,但鸽子这玩意大多用来传消息,被禁止了很多次。于是鸽友们就自发形成了一些鸽子市,专门买鸽子用的东西,或者交易小鸽子。

后来这种模式形成了卖各种东西的黑市,如果是刚解放到刮风之前,簋街也就是鬼街,那边还有卖古董的黑市。

这时候都没有潘家园呢,就簋街,琉璃厂,鸽子市。潘家园这个地方还是九几年之后才形成的规模,后期就更是个工艺品“展销会”了。

羊城这边的黑市基本都在城中村,要么靠着四通八达的小巷子,要么挨着海,周围一片小船儿。

如果有人来抓,吹声口哨,人哗啦啦就散开了,一根鸡毛都抓不到。

羊城火车站原本叫大沙头火车站,挨着大沙头码头。不过74年就搬迁去了越秀区,如今离珠江比较近。

老邹介绍的黑市就在珠江边上,一面是江水一面是城中村,总之非常安全,只要不是那种联合行动搞个大的,基本上不用怕被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