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开洋荤(1/2)

青岛这个地方,是有西餐厅的。

最有名的就是青岛咖啡饭店,里面专门分出了西餐区域。也就是后来的青岛饭店。

因为这里挨着码头,不止是渔民码头,还有运货码头,外国人很多,有几个外国餐厅很正常。

京城最有名的西餐厅就是老莫,那时候去老莫吃一顿简直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普通工人可去不起老莫,一顿饭好几块钱,如果请对象过去搓一顿,小半个月工资就没了。

青岛这边跟沪市有点儿像,有咖啡厅卖西餐,也有那种中西结合的餐厅。

徐海川拍完照就回去了,拍照只是他的“副业”,主业是宣传科的科员。

至于胶卷,大家都同意他这边帮忙洗出来,等下次过来直接拿走。

彩色胶卷洗印相当贵,差不多得有四十来块钱。徐海川在单位有自己的洗印间,价格可以稍微便宜一点儿,他还有得赚。

当然,这可算不上投机倒把,而是给单位宣传科“创收”。至于他自己能捞多少,别人可就不清楚了。

但人家大清早过来拍照,一折腾俩小时,总归不会是为了那顿饭。

几个人也都订好了,晚上去国营饭店吃海鲜,还能喝啤酒。

十多个人的队伍原地解散,席于飞想要四处转转,云穆清自然陪着。陈虎激动的心情也已经平复,拉着橙子非要跟席于飞他们一起。

说要去外国人开的店里喝咖啡。

这个年代,喝咖啡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儿。

沪市那边外滩有着大大小小的咖啡厅,不过都是对外国人开的,或者直接就是外国人开的。

尤其沪市成为改开的试点城市之一之后,那边很多高级职称知识分子也都学会了喝咖啡。

每天清晨,就是端着一杯咖啡站在落地窗前晒太阳开始。

都说沪市人能装,什么人人都喝咖啡,不吃饭也要喝咖啡。

其实京城人也能装。

手上带着串儿,脖颈子或者腰带上插着扇子,左手捧着掌心大小的小茶壶,右手拎个鸟笼子。

嘿,老京城人了,就是这个味儿,地道!

之所以陈虎在沪市没喝咖啡,主要是没人陪着。他还忙着在沪市那边敛落好东西往京城搬呢,就算路过咖啡厅,看见里面一水儿的老外,也都怯了心,压根不敢进去。

没办法,这几十年,国人对老外一直都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或者惧怕。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件事一直到00后出生才改变。

席于飞不喜欢喝咖啡,但也喝。就跟他抽烟是的,可以不抽,但会。

因为男人之间的交际无非就是烟酒,饭桌上谈生意几千年以来都没变过。

只要散一圈烟,不熟的人也会很快熟络起来。

再一举酒杯,很快就成了兄弟。

尤其是跟同龄人交际,烟酒就是最快能拉近关系的一种利器。

现在不过六点多不到七点,国营饭店已经开了门开始卖早点了。就在国营饭店旁边,有一家咖啡厅,也打开门开始营业。

四个人站在人家玻璃门外观望了半天,被里面的营业员小姐姐翻了无数个白眼儿之后,决定进去开个洋荤。

咖啡店卖西式早点,一杯牛奶加一块面包,或者奶油蛋糕,切两片儿香肠就是一顿。一问价格,最便宜的三块五!

程成差点儿跳起来。

三块五!

国营饭店的大肉包子才一毛五一个!一大碗海鲜面也就五毛钱!

你整几个外国字儿,烤个馒头加一杯牛奶就要三块五?

抢钱呢?

哦,人家不是抢钱,毕竟还给咖啡喝。

营业员小姐姐又开始翻白眼儿,“我们这里来的基本都是外国人,人家就喜欢这么吃。你们吃不起就隔壁请,那边儿便宜。”

“我请客我请客,来都来了,尝尝。”席于飞按住了快要跳起来的陈虎,对营业员打了个响指,“菜单有吗?”

营业员撇了撇嘴,把花里胡哨的菜单子啪叽就放柜台上了。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顾客是上帝的说法。

不管是供销社还是国营饭店或者百货商场,最醒目的标语下面一定会贴着一排大字——

不可随意殴打顾客。

人家售货员营业员才是上帝呢,就跟席家一样,有个供销社的三嫂,买瑕疵品都比别人方便,还便宜。

供销社要来好东西,席家早就能知道,直接内部留就可以了。

席于飞看了看菜单子,“这个点儿有牛排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