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窥见真相(1/2)

第116章 窥见真相

周六,傍晚,红牛环。

围场已经安静下来,其他车队全部离开,只有gp3留下来完成正赛,聚光灯、欢呼声全部徐徐沉淀。

然而,就是在这样清冷的氛围里,“陆之洲登顶正赛冠军”的消息依旧扩散开来,并且掀起惊涛骇浪。

熙熙攘攘、沸沸扬扬,那些窸窸窣窣交头接耳的声音全部都在讨论陆之洲,侧面就能够深深感受到话题的影响力,这位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年轻人正在以摧枯拉朽的姿态聚集越来越多目光,一飞冲天。

可惜,傲慢与偏见依旧顽固不化,轻描淡写地泼了一盆冷水,彻底无视陆之洲的表现,全部归功于车队——

不止奥地利站如此,西班牙站也是一样。

在正赛里,如果不是拉塞尔和韩世龙发生接触,陆之洲渔翁得利,最终比赛结果可能是另一番模样。

而冲刺赛里,则完全因为年轻车手们的轻敌,不了解陆之洲的风格,让陆之洲运气好地实现了翻盘。

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赛车。

“art团队完成了一份完美的工作,今年估计又要统治gp3的比赛了”。

这也是方程式赛车世界里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

一场胜利,到底是车好,还是人好?

正是因为如此,f1世界里车手的伟大程度才能够分出高下。

埃尔顿-塞纳,“车神”,尽管只有三届f1车手世界冠军,但他总是能够发挥出自己赛车120%乃至于200%的能量,即使没有围场里最快的赛车,他也总是每一站赛事冠军的强有力竞争者。

迈克尔-舒马赫,“车王”,七届f1车手世界冠军,目前f1比赛里绝大多数记录的保持者,在他的七座车手世界冠军奖杯里,至少有三次都是驾驶围场里第二快、乃至于第三快的赛车完成的。

但即使是舒马赫,他也只是被誉为“车王”,真正的车神,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塞纳。

也许有人困惑,维特尔、汉密尔顿,这些年轻人都已经拿下四座f1车手世界冠军,但为什么他们的历史地位始终无法媲美塞纳和舒马赫,归根结底原因就在这里。

不可否认,维特尔和汉密尔顿非常优秀,万里挑一的顶级车手,但他们的车手世界冠军全部来自于围场最快的赛车,车手扮演的因素依旧重要却不是关键。

眼前,也是一样。

虽然gp3不是f1,在gp3里,统规车的差距没有那么大,再加上赛车自身的上限,差距其实非常小;但真正的专业人士就知道,一个专业团队、一支资金充足的大车队,在gp3里可以赢得多少优势。

正好,在奥地利站赛事之前,理查德-米尔和布雷博针对陆之洲的赞助资金到账,结果,立竿见影。

三言两语之间,那些八卦吃瓜群众已经把陆之洲归纳到尼古拉斯-拉提菲、兰斯-斯托尔那些富二代少爷的行列里——

天赋平平,但背靠大树。

看,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不过区区两场三场gp3胜利而已,赞誉、吹捧、狂热的声音已经全面席卷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