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快来救命啊(2/2)
这年头记者出差坐火车能有报销就已经很够意思了,老板居然要给记者配专机?
美利坚都还没出现上规模的民航客运,他们自己都没机会坐飞机呢!
“老板!三思啊!”
“这太奢侈了!运营成本太高了!”
“哪个记者不是纯靠两条腿,满靴子泥,没必要对他们这么好吧?”
编辑们七嘴八舌地劝阻,都觉得老板这个想法过于天马行空,纯粹是浪费钱。
虽然老板说得对,大报社与小报社的一大区别,就是前者拥有自己的全国网络和资源,而后者自主采集全国新闻的能力很弱。
有编辑就建议,“我们已经学习《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他们,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分社或专职记者,负责报道该地区的重大事件,一般也就够了。”
“对,现在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总部保持密切联系,发送报道,比以前只有电报互动高效得多了!”有做过记者的编辑酸道。
就连理查也不知道罗根突然发什么癫,“就算大报社记者的肉身移动,都是依靠全国发达的铁路网。最多是拥有承包的专用列车车厢,用于重大事件的报道团队。我们也弄个专用车厢好了。”
当然,除非发生在报社本地,否则再重大的新闻,传到读者手中时都不能算实时了。
但是相较于大部分报社甚至是通过订阅其他地方报纸来采集某一事件的进展,已经是很实时了!
罗根听着众人的反对,慢悠悠地喝了口咖啡,然后才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哦,是这样的,我这老板也是报社的兼职记者嘛,会经常出去跑跑新闻。没个飞机,多不方便。”
“而且,这算是报社的专机,不是只给记者用的,你们作为编辑,出行远方的话也可以坐嘛!”
啊这……
“老板!您这个提议真是太有远见了!”
“没错!新闻讲究的就是时效性!人无我有,才能出精品!”
“记者是我们报社最宝贵的财富!为他们配备最好的交通工具,完全值得!”
编辑们都不用对眼神,如同排练过一般,态度齐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理查很是鄙夷地看了一眼这群见风使舵的马屁精,追问道:“飞机的安全性有保证吗?”
罗根是有备而来的,“美利坚最安全的飞机是政府拥有和运营的航空邮件飞机,他们将安全视为首要考虑因素。”
“安全计划包括严格的飞行员选拔标准和定期体检,对飞机进行严格检查机制。几乎每次飞行结束后,运营者需要对其进行180项检查清单……”
“最重要是,飞机维修工作集中在芝加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挖人。”
虽然吧,目前最安全的邮航飞机失事率也只有每飞行5000次有1人死亡,相较于后世每百万次飞行才有1起事故完全没法比。
但,除非不远行,否则这年头的汽车交通事故率也比后世要高上天了。
考虑到欧洲已经有了民用客运航班,有足够的乘客愿意选择飞行作为交通方式,可见其安全性尚可接受。
既然罗根都考虑到了,那就买吧。
老实讲,这年头买飞机还真不比买汽车困难多少——战后有大量轰炸机或者水上巡逻机被改装成客机,罗根做出决定的第三天,就有两架由f-5l水上巡逻机改装而来的14座客机挂在报社名下。
但专机的第一次飞行不是跑新闻,而是……“救人”!
就在报社上下还在热议这“新玩具”的时候,一份加急电报被送到了罗根的桌上。
“help!快来救命啊!——唐纳尔。”
罗根:?
……
罗根:我有必要学开飞机了,这样失事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跳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