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先锋(2/2)

“那我还得多练啊。”

郭信策马上前,道:“你俩也太急了,怎不多喊几个箭手,一并将五个耗子射杀了。”

“不必。”萧弈道:“明公让傥进送来旌节,不就是为了让南军看到吗?”

“哦。”

郭信一点就懂了,道:“原来如此,狗皇帝一看父帅旌节这就到开封城下,怕是要吓死了。”

……

申时未过,太阳还未落山,旌节已高高竖在了陈桥驿。

萧弈上次过而不入,这次回来,终于进入其中。

整个驿馆已被军营包围,辕门两侧各立一根三丈高的木柱,柱上挂着旗贴,除了北军的军旗,还有一面的避兵旗,示意战事将至,商旅行人绕道。

穿过军营,驿馆里有三重院落,外院占地约十亩,可容纳五百骑兵列阵,院东,三十间马棚整齐排列;中院被征为牙兵宿卫之地,萧弈等人也被安排在其中一间通铺;内院则设着郭崇威的中军大帐,旌节就是悬在帐外高高竖起的旗杆上,旁边是郭崇威的大旗,上书“先锋招讨使”。

后面则是粮仓、水窖,守卫森严。

“郭将军巡营未归,萧指挥可先行歇马用饭。”

军需官很快端了吃食上来,胡饼、熟羊肉、粟米粥,伙食颇好。

萧弈一边吃,一边看向外面,兵士们正分批休整,或擦拭兵器;或给马匹喂草料;或围坐在一起啃胡饼,整个驿区秩序井然,听不到半点喧哗。

吃完没多久,整齐密集的马蹄声传来。

赶出辕门,抬眼望去,官道南面,数百骑黑衣骑兵列着整齐的方阵疾驰而来。

骑兵奔驰虽快,却阵型严整,最前的是持长槊的锐卒,中间是挎弓带弩的游骑,后面则是披轻甲的押阵兵。

他们策马入辕门,在驿前停下。

为首一人面容刚毅,不苟言笑,正是郭崇威。

郭崇威应该得知了消息,目光扫过萧弈,径直问道:“俘虏审了?”

“还没有。”

“廷让,你与萧弈去审,审好了到大帐报我。”

“喏。”

一个年轻兵士从郭崇威身后出列,应喏。

待郭崇威带着五百人流水一般地过去,他才向萧弈一抱拳,道:“先锋斥候将,刘廷让,参见萧指挥,请。”

“请……”

出乎萧弈意料的是,刘廷让没有大动刑罚,只是让人剥了那俘虏的衣服,丢在冰天雪地里,自己与萧弈坐在火炉旁暖酒。

萧弈留意了一下,刘廷让不过二十出头,颇为沉稳,没有寻常兵将的戾气,眉宇间有一股正气。

两人都没理会那俘虏,简单聊了几句。

“卑职字光义,涿州范阳人,将门子……”

说罢,看时间差不多了,刘廷让转向那俘虏,招了招手,道:“过来。”

“是,是。”

“喝点酒,暖暖身子,问你,慕容彦超的中军大帐在哪?我刚从南边回来,你若瞒我,知道后果。”

“不敢,不敢。大帅……不,是慕容彦超就驻扎在七里店,今日刚下寨,在赤岗西侧三里,后面是各路主力。”

“说你见到的情形。”

“是,是,赤岗岗顶最显眼的大帐外,插的是黑钺大纛,书着个‘侯’字旗,今日刚下寨,还在挖壕沟,小人没进去过。”

萧弈心想,不愧是斥候,说得清清楚楚。

刘廷让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张麻纸,用炭笔快速记着,又问道:“东边呢?”

“东边五十步有个营地,挂‘袁’字大旗,有木桥连着。号称整个营地有数万禁军,其实没有,分马军和步军,马军帐在西,步军帐在东。”

“骗我?那里不是金水河?”

“小人不敢撒谎,挨着金水河还有‘吴’字大旗,两千郑州兵,一半守水车,一半守粮道。”

“……”

半个时辰后,萧弈、刘廷让一起走进中军大帐。

郭崇威正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手执朱笔,眉头微蹙,不时在地图上勾上两笔。

“将军,审出来了。”刘廷让道:“与我们探查的情报可以一一对照。”

“念。”

“慕容彦超亲率先锋,驻于赤岗西侧三里的土陇顶端,此地名七里店,可俯瞰赤岗与刘子陂之间的平地,是骑兵突击的制高点。”

“嗯。”

“侯益中军帐在赤岗顶;袁嶬率禁军环伺;吴虔裕两千郑州兵分守金水河水车与南侧粮道。”

“嗯。”

“刘重进在北;张彦超在西……”

刘廷让不停念着,郭崇威惜字如金,有时下笔修改地图,有时沉吟不动,有时添上两笔。

末了,郭崇威停下动作,吁出一品长气,喃喃了一句。

“两三万兵力。”

在他面前,南军的兵力已然清晰可见。

萧弈凝视地图,只见上面画得密密麻麻,因标注得太过细致、太过直观,让他仿佛能看到大军集结,旗帜如林,人马嘶昂。

甚至,他还能从其中感受到一丝杂乱,像是看到刘承祐红着眼、不顾一切地把兵马当作赌注,一股脑押上。

这是十一月十四日,郭威誓师起兵不过三日,他已重回开封。

大军自滑州渡河,一两日即可兵临城下,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南军的兵马也堆垒出来了。

决战紧锣密鼓被推到了眼前,一触即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