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问心无愧(2/2)

只是半个小时左右,就需要换一次毛毡。

而周景明和武阳,就专门负责用金斗子淘选金子。

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

大半天忙活下来,到了傍晚收工,一众人纷纷凑到周景明和武阳身边,看着一旁放着的锑盆里,混合着少量乌砂细末的金子,金灿灿的一片,都喜上眉梢。

挑选金子的事情,还是交给彭援朝来完成。

他喜欢干这事情,仿佛每往罐头瓶里放入一小片麸金,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一样。

和往常一样,吃饭之前,他和徐有良两人,将那些金子挑选出来,烘干打理干净,剩下的精砂交给周景明,然后开始了分金。

小天平一称重,这大半天下来,共淘出五十三克金子,周景明和彭援朝,每人分到六克,武阳分到四克,其余人每人分到两克,还能余下三克。

这样的收获,就连那新招来的几个淘金老客,脸上都乐开了。

周景明和彭援朝没有骗他们,到手的金子,比他们曾呆过的淘金队伍分到的都多。

一个个心里都踏实了。

分金子的时候,彭援朝用的小天平,称得很公正,但队伍里有个新来的湘西人,是个淘金老客,姓王,年纪有近四十岁,他手里有一杆自制的小称。

小称用罐头瓶的盖子做秤盘,秤杆则是一根去皮修理得光滑匀称的小木棍,上面刻画着一些估计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刻痕,秤砣是一颗小螺丝。

他似乎不太相信彭援朝的分配,金子到手,立马取出小称检查一遍。

他不光称自己的,还引得别人也凑过去,要称称看。

彭援朝看到这明显不相信自己的举动,顿时心里不舒服了,恼火地说:“老王,你特么能不能别做得那么难看。

怎么,不相信我是吧?不相信就走啊,我特么看着不顺眼。”

“我怎么了?发个工钱,还要检查下票子是真是假,得看看到手的钱是不是缺个角,能不能用出去,钱数够不够。”

老王倒是沉稳,脸色很平静:“把头,我来淘金河谷干过两年,是吃过不少亏,上过不少当的人。”

彭援朝还想说什么,被周景明拉到外面:“彭哥,金子分到他们手里,就是他们自己的了,他们想怎么称就怎么称,哪怕一天称一百次也是他们的事儿,咱们问心无愧就行了。

再说了,你也是淘了两年金子的人,应该知道他说的话没问题,他只是比较老成稳重而已,这不是什么坏事,很正常,也是人之常情。”

彭援朝想了想,呼出一口浊气:“你倒是想得开,是我在分金子!”

说完,他回帐篷里收了小天平,跟着钻进窝子睡觉去了。

接下来的淘金工作,顺顺利利地进行着。

彭援朝没有再去管老王用自制小称称金子的事儿,接连几天后,大概是每次分金都没问题,老王也就把自己的小称给收起来,告诉众人不用称了,分得很公道。

也就在五天后,山里下了一场小雨,淅淅沥沥地,持续不断。

大家伙休息了两天。

也在这两天时间里,周景明叫上武阳、白志顺和另外几人,到上次捡拾阿魏蘑的荒草坡上捡了两天的蘑菇。

原本光秃秃的荒坡,此时已经覆盖上各种绿植,放眼看去,绿茵茵的,不再是之前土黄斑驳的荒凉,充满了生机。

估计是到出蘑菇最多的时段,这一趟,收获颇丰。

那一棵棵已经长高开了黄的阿魏、刺芹、拉瑟草下边,每走一段,就能看到一两个白生生的阿魏蘑。

两天下来,六七个人,硬是捡回来四麻袋蘑菇。

周景明和武阳,终于能放开来吃上一顿这可口得像是肉一样的蘑菇了。

吃不完的,也被周景明要求清洗出来,架了火堆,搭了架子,铺上剥来的桦树皮格挡火烟,进行烘干。

过了五月,就几乎见不到阿魏蘑了,这些余下的,也不能几顿吃光,得留下一下,作为以后菜蔬的调节剂。

另外,山里缺乏蔬菜,但本就在河岸边,是各种野菜聚集的地方,又到了草木开始迅猛生发的时节,椒蒿、蒲公英、苦菜、枸杞芽、刺儿菜,柳芽之类的野菜,也都能寻到。

还有野小蒜、沙葱、野韭菜,这些能作为调味品的植物,在荒坡戈壁上,也能见到不少。

周景明特意要求每天派去做饭的人,都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采摘一些野菜回来,填补蔬菜的空缺。

如果每天只是干吃米面这些东西,没有蔬菜补充,身体缺乏维生素,是会垮掉的。

彭援朝觉得此举有些浪费时间:“与其时间在这些事情上,还不如用来淘金,多淘点金子不好吗?每天有大米白面,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山里边哪有那么多讲究?”

“你看看你自己裂开的指甲,再摸摸嘴皮上那些裂和干皮……”

周景明摇头:“我是不知道你怎么样,反正我已经有三天没拉屎了,这肚子里硬得像块石头装在里边,闷着难受。再不吃那些野菜,我觉得自己会垮掉。”

他说完就走,留下彭援朝愣愣地站在原地,好一会儿后,他挠挠头:“拉不出屎跟有没有菜吃有关系……”

不过,他再翻看下自己双手那些干裂的指甲,又摸摸支棱着好几块干皮的嘴巴,之后再没有跟周景明提采摘野菜的事儿,周景明说是怎样就是怎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