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双鱼寻宝,惊人发现(1/2)

第156章 双鱼寻宝,惊人发现

大运河中。

金鳞鲿和银书生一前一后,悄无声息地滑过水底。

银书生嘴里,还含着一只‘金头霸王’,就如指南针似的,不时嗡鸣轻颤,为两鱼指引潜在宝物所在。

两鱼下水前,陈顺安曾认真吩咐过——

“遇到人躲远些”、“寻找会发光的东西、没见过的鱼、梆硬的东西”、“遇到想吃的鱼顶多咬一口,得带给上神”、“别往像牛角的水泽去”、“金鳞鲿别张嘴,嘴里有霸霸,霸霸出事了拿你是问”、“遇到不对劲想不明白的事便唤我神名”……

既是生存指南,也是水下憋宝的注意事项。

当然,对于金鳞鲿来说,陈顺安说的再多也没用。

它记不住。

主要还是靠银书生,当狗头军师,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约束着两鱼一虫。

当银书生得知上神居然放自己回归水泽,它欣喜若狂,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虽然有各种霸王条款、虽然是从一个小牢笼到了一个稍大点的牢笼、虽然还得定期述职……

但总算不用憋屈待在一口小小的鱼缸,连啃鱼头都要受到其他杂鱼的歧视。

银书生的心思很复杂。

而金鳞鲿就显得很开心了,在水底窜起大片泥沙,小心啃噬着水藻游虫。

鱼与鱼之间的悲伤并不共通。

它智商很低的。

水底漆黑,两鱼随波逐流。

泥沙中,渐渐多了些大小各异的蚌壳。

壳身灰扑扑的,跟四周环境浑然统一,尤其是此次沟壑遍布,水呈黑色,除非凑近了仔细寻找,人眼极难分辨。

但对于两鱼来说,却显然不成问题。

但头顶隐约传来船桨入水、疍户潜游的声响。

两鱼并未停留,渐渐朝深水游去。

这边的蚌珠,不少已经被开采完毕,只剩空壳。

而且品质大多不好,只是白色,米黄珠都极为少见。

‘吱吱吱~’

一阵不算急促的蝈蝈叫突兀地从金鳞鲿口中闷闷传出。

金鳞鲿的嘴腮都猛地膨鼓起来,它赶紧用自己的鱼鳍按了按。

“好啦,知道了,别叫了。”

金头霸王顿时安静下去。

两鱼循声寻去,不消多时,便在一艘沉船的残骸旁,发现了一只海碗大小的老蚌。

银书生绕蚌壳一圈,寻了个合适开口处,用头狠狠一撞,只听得咔嚓声响,蚌壳便露出一线缝隙,透出微弱的米黄光芒来。

金鳞鲿立即前来接力,把自己圆滚滚的身躯,朝上下两片壳身下一磕,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将蚌壳生生撑开。

便见一枚质地圆润,色泽晶莹,有拇指大小的东珠,安静躺放于蚌肉之中。

银书生迅速钻入,动作轻柔而精准地分开蚌肉,只留下细微创口,便将那东珠顶出。

它转头对金鳞鲿道:“张嘴。”

它立即将这枚东珠顶入金鳞鲿嘴里,又从金鳞鲿嘴里刨出一枚寻常的白色东珠。

金头霸王呛了一口水,有些不满的嗡嗡两句。

银书生则将白色东珠,再次放入蚌肉之中。

如果不出意外,这只蚌壳会渐渐恢复伤害,包裹这枚白色东珠,继续吐珠。

做完这些,两鱼一虫才快速离去,寻找下一宝物。

能孕育米黄珠的蚌壳,至少也是三四十年以上的寿龄。

对于寻常疍户来说,水下采珠极为困难,几乎不可能在不杀死蚌壳的前提下,顺利取珠。

只能杀鸡取卵。

但对于这些水中百灵来说,却自有天人合一的法子。

之后的一段时间,两鱼一虫继续在三岔河附近的水域逡巡。

不仅又采了七八颗米黄珠,甚至一枚龙眼大小的绿轩珠。

把金鳞鲿的嘴塞得满满当当,好似个发泡的大馒头。

把金头霸王挤得抱怨不已,好似个深闺怨妇。

而除此之外,两鱼也发现了一些沉船、阴沉木、看不懂好像是古董的脸盆儿、盖碗儿……

但并无什么灵性宝光。

这时,两鱼游至一处水流诡异的回头湾。

此地水草狰狞如鬼手,河道突兀转折,水下更是阴气森森。

有几具‘河漂子’,被水草缠绕着、大石压着,在水中载沉载浮,面目模糊可怖。

河漂子就是水中浮尸。

不一定是淹死的,武清县鱼龙混杂,更兼三岔河这么个顶好的毁尸灭迹之地。

每年除了溺亡之人外,不少横死之人,也会丢入三岔河。

再加之回头湾这里地势特殊,藏风聚气,从上游而来的河漂子,许多都会聚集此地。

死人也是人。

两鱼虽无鬼神尸体的忌讳,但遵从陈顺安的命令,还是绕开远处河漂子,准备换个地方寻宝。

突然,水面撕开一道裂痕。

一根七八丈的带钩长杆,如毒龙般直扎水底!

银书生反应迅速,尾巴猛地抽动,连顶带撞,便带着金鳞鲿窜到一边。

便听得隐约从水面,有人的声音传来,

“咦?刚才水底似乎有东西,好像是宝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