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东南亚殖民地(1/2)
第604章 东南亚殖民地
秦尼斯坦的首府西贡,此时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座具有路灯、石头路、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城市。常住人口26万,除了伊朗人、柬埔寨人和越南人,华人成为了这段时间增长最快的群体。
华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受到不少国家的青睐,在整个东南亚,只有华人愿意深入雨林或者其他地方,挑着货物进行售卖;也能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在种植园或者矿场里工作。而且他们对当地政府也能做事,是良好的商人,官僚。
地方势力与伊朗统治阶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一些本地的部落首领和贵族,虽表面上臣服于伊朗统治,但内心深处仍渴望恢复往昔的自治权力,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同时,伊朗为了加强对秦尼斯坦的控制,不断派遣官员前往,这些官员在执行政策时,有时会因文化差异和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引发民众的不满情绪,而这个时候,听话的华人自然是伊朗的第一选择。
因此从殖民政府建立开始,就一直吸引华人移民进入。同时大力推动祆教信仰以及河仙鄚家的推崇。鄚家的后人也被伊朗找到,安排其做了河仙省的长官。
总督加尼抬眼扫过围坐的官员,目光最后落在财政长官身上,“先说说公路计划,湄公河沿岸的石料场,上个月的产能为何突然下滑?”
“总督阁下,问题出在劳工。矿场里的柬埔寨雇工近来多有缺勤,据说是雨季过后雨林里的瘴气又重了,他们更愿意留在村寨里种水稻。倒是华人劳工,不仅全员到岗,还主动提出延长工时,条件只是希望能把家人从广东接来西贡定居。”
“又是华人。”不死军团长官希达亚特上校放下咖啡杯,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上周清剿湄公河上游的匪帮,负责带路的华人向导硬是带着士兵穿过了连本地人都不敢涉足的沼泽。这些人就像野草,扔在任何地方都能扎下根来。不过……”他话锋一转,“近来西贡城里的华人商铺越来越多,他们抱团经营,本地商人已经来总督府递了三回请愿书,说华人的低价策略挤垮了他们的生意。”
加尼沉吟片刻,说道:“商人的抱怨可以理解,但不能因噎废食。华人的勤劳和经商能力,是我们建设秦尼斯坦最需要的资源。”
随着大量伊朗本土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涌入秦尼斯坦,如纺织品、金属器具等,这些产品凭借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当地市场,对秦尼斯坦原有的手工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本地手工业者失去生计,传统的家庭作坊纷纷倒闭,经济结构被迫从以手工业为主向以农业和商业贸易为主转变。民众之间的怨气有些大。
总督的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秦尼斯坦地图,湄公河像一条银带横贯其中,沿岸标注的红色圆点是待建的驿站,蓝色虚线则是规划中的公路网。他收回目光,看向公共工程长官哈桑:“劳工问题既然有了方向,公路的进度就不能再拖。雨季结束后的三个月是黄金施工期,你需要多少预算,直接报给财政长官。”
哈桑直接说:“总督阁下,当前最大的阻碍不是预算,是桥梁。湄公河支流纵横,仅洞里萨河就需要修建七座石桥。本地工匠只会搭建竹桥,根本无法承担石料加工,我已经让工务局去广东招募石匠,但一来一回至少要两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