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对东方的策略(2/2)

“喀布尔到白沙瓦的铁路要尽快开通,想办法让那些部族出售土地,这样的事情不能耽误。”

夏巴兹下着命令,阿富汗必须极速转弯。不然英国人就会见缝插针,就比如印度总督说的那样。

“我们永远不会为屡屡易手的突厥斯坦感到惋惜,任由它落到谁的手中吧。在政治问题上,阿富汗人得到的越多,沙俄人或波斯人得到的就越少。”

由于内战和部族的破坏,白沙瓦、坎大哈等地成为一片废墟。至于达曼和塔格布的富裕农业区,焦土政策已经将它们摧毁。贸易更是处于停滞之中,大多数印度商人已经带上财物逃回了印度。

更悲惨的是,成千上万的平民在土地上流离失所,很多人甚至失去了拥有的一切。这些物质损失对农作物产量和国家税收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所以夏巴兹一开始就用减税来稳定人心,并且从伊朗要来了不少贷款,开始了阿富汗的各项建设。而这也是第一次阿富汗全境稳定下来,在这之前部分地方都处于动荡之中,深受王朝战争、流行性霍乱和蝗虫灾害的困扰。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民众为了养活自己纷纷卖子为奴。

以巴尔赫省为主的地方,前朝治下的赋税在1860年比1850年激增了300%。此外,很多之前免税的商品现在也要向国家缴税。税负让很多小地主和劳工陷入赤贫,而当地大部分的财富都被用来建造兵营、供养军队,或是流入了喀布尔统治阶层的口袋里。恶性通货膨胀和包括一场毁灭性地震在内的一系列自然灾害,更是加剧了不幸和衰败。

在伊朗军队的强力镇压下,社会稳定下来,经济也开始恢复,有了安稳生活,支持就上来了。也就没有人去念着要恢复前朝。

“这里还需要再派军队,另外还需要更多的资金。”

夏巴兹安排着工作,一边也推动着阿富汗向伊朗靠拢。英国人肯定是要渗透的,同时在英阿战争后,以普什图人为主的南方地区开始闭关自守,激进且仇外的苏菲派长老们和乌里玛的力量得以加强。伊朗也需要防备这些人。

喀布尔政府有条不紊的推行政策,对于军队,则以哈拉扎人和什叶派信徒为主,组建了一支六万人的军队,并且还有四万人的警察队伍维持城市治安、八万人的农团维持乡村治安。

在经济上,政府实施了新的财政制度,减少了实力强大的酋长们的世袭封地,还要求对从前免税的财产征税。部分部族叛乱,后被平定。

在文化上,波斯语和什叶派被大力推广。逊尼派遭到打压,苏菲主义则遭到更为激烈的消灭。不管是从文化上还是从肉体上,这种不稳定因素必须要没。

阿富汗现在的路非常窄,除了伊朗就是英国,再没有第三个选择。但就算是有两个选择,暗地里其实只有伊朗一个答案。要是投英国,第二天伊朗就得进入阿富汗,哪怕是游击战和山地战,也得咬牙撑下去。更何况现在阿富汗已经做出了选择,所有人都认为合并只是时间问题,就需要一个时机而已!不过,也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