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和奥斯曼的变化(2/2)

奥斯曼方向,则是君士坦丁堡终于向伊朗求助了。就算他们再怎么欺骗自己,伊朗就是强,而且还把他们打败了。

同时奥斯曼也经受不住伊朗商品的入侵,虽然质量比不上欧洲,但价格便宜啊!直接把奥斯曼的手工业干趴了。

另一方面,和伊朗的贸易产生了更多的奥斯曼人买办和亚美尼亚人买办。他们掌控着和伊朗85%的贸易,而借着贸易的光,其财富也是快速增长,话语权也是越来越大。

买办的收入主要有以下两项:一是薪金,月薪为几百甚至几千里亚尔;二是佣金,一般为其所代理买卖金额的2%-3%,这是买办的主要收入。

而1866年伊朗在奥斯曼(包括埃及)设立的商行达226家,超过英国的99家和法国的63家。大多以中小商行为主,每个商行会雇佣1到3名买办。而根据去年伊朗和奥斯曼的贸易额,买办们每年可以获得320万里亚尔的佣金。

买办们赚钱后开始投入新型商业中去,比如萨姆松的陶菲克家族,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人脉,为伊朗商品销售立下功劳。在赚取佣金后开设了自己的商行,也是从伊朗进口货物来销售。

当然,他们要求的自然不是改革政府之类的。而是要求苏丹和伊朗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最好是苏丹亲自前往伊朗和沙阿交谈。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贸易,他们也能赚的更多。

不仅是买办商人阶层,底层民众也开始转向。生活在安纳托利亚内陆和叙利亚的民众去伊朗打工成为了潮流,谁都知道奥斯曼这艘破船没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爱国很重要,但饿着肚子爱国他们做不到。

根据工商部的报告,来到伊朗本土、殖民地以及三个盟国即阿尔占、文莱和霹雳苏丹国打工的奥斯曼人已经达到386215人。他们虽然从事最低级的工作,但也在伊朗也逐渐站稳了脚跟,一些人甚至成为了工厂中的技工、城市的小店主,获得了更高的收入。生活好了,当然自己也将家庭转移到伊朗来定居,他们更改了信仰,学习波斯语。为了尽快融入伊朗,他们对奥斯曼表现出仇恨的样子,对于奥斯曼,他们不踩一脚就算他们脾气好。

奥斯曼自然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但却没有阻止。一方面是没有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向国内寄的钱成为了奥斯曼的主要收入,去年他们一共寄了421万里亚尔的资金,从中抽成2%,也是不少的钱。政府没有抽成,这笔钱成为当地银行家的了。

大维齐尔米塔希姆·穆罕默德·拉什迪帕夏也劝说苏丹阿卜杜勒和伊朗谈谈,眼下奥斯曼必须要维持和伊朗的关系,不然未来恐怕会更惨。

苏丹阿卜杜勒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实在是拗不过,因为政府要求谈判的呼声太过强烈。因此他命令政府开始和伊朗全方位的谈判。最终在1865年和伊朗工商部签署新的贸易协议,对于伊朗的贸易,奥斯曼再次开放了四个港口供其使用,并且承认伊朗在塞浦路斯的特殊权益,最重要的还有允许什叶派传教士有限度的传播宗教,放松了对什叶派的监视。

但这样的协议显然喂不饱伊朗,不仅是安纳托利亚,巴尔干、叙利亚、耶路撒冷、埃及,伊朗都要!

现在的苏丹还在享受,为了借钱,直接提出以伊兹密尔到耶路撒冷的铁路修建权和周围10公里的土地为抵押,向伊朗银行贷款2000万里亚尔。

纳赛尔丁觉得这国家是没救了,从下到上到处弥漫着腐败的味道。钱也用不到正途,不过关他什么事呢,他只不过是想要赚钱的。只要对方别后悔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