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贷款和投资(1/2)

第524章 贷款和投资

上海此时已经变成了在远东的贸易中心,大量的商行在这里开设分部。还有其他国家开设的轮船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

外国资本的进入让当地的农工商业发生改变,一批本土人创建的商行发展起来。甚至还有人动了办银行的念头。

“叶马尔先生,您说的这些犹如醍醐灌顶。没想到在西洋有这么高深莫测的东西。”

胡雪岩听着东方汇理银行上海负责人叶马尔的讲解,心里对银行这个概念更加了解深入。

想到自己以前也是在钱庄当学徒,后来开了属于自己的阜康钱庄。并且还搭上了左宗棠这个路子,通过太平天国起义发迹后扩展至当铺、房地产,也触及盐业、茶业、布业、航运、粮食买卖和中药行、甚至军火等事业。

而在这其中,胡雪岩和伊朗开始联系。对于西北问题,胡雪岩为左宗棠送来了急需的银钱。这借款,就是以他的产业为担保,从东方汇理银行借的。前前后后,一共借了800万里亚尔,约320万两白银。这笔钱帮助左宗棠度过了最难的时刻。

而胡雪岩也帮助伊朗的众多商行进行货物销售,通过这种中间商模式,他的财富也在急剧的增加。而随着朝廷开始办洋务,自己也开始加入。帮助新到的闽浙总督沈葆桢创办福州船政局,现在胡雪岩想要创办新式企业,要是能把银行设立起来,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不过,他知道这肯定困难重重。保守派肯定会反对,但这不妨碍自己先把银行的那些情况学一遍。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嗯?

“这可多亏了沙阿,没有沙阿的批准,这里不可能建起来。”

现在的东方汇理银行资产已经达到1.28亿里亚尔,是东亚最大的银行之一。

“是是是,贵行的发展的确是一帆风顺。不过,在下也带着左宗棠大人的请求而来。希望贵行再进行一次贷款。”

左宗棠此时身为陕甘总督,对于西北事情自然尽心尽力。但现在他也愁一个地方:钱!

没有钱就办不成事,每年要西北上都要用掉至少几百万两银子。而朝廷又拿不出来,这里面牵扯到一些内部斗争的原因,总之就是现在没钱。

而且,左宗棠还打算在西安和兰州创办工厂,这也需要钱和机器。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和伊朗讨论更好。

“胡先生,您提到的贷款一事,倒叫我想起去年在巴达维亚处理的一桩买卖。“他从红木办公桌的暗格里抽出一本烫金账簿,“这次前番借款的抵押物——杭州的丝绸工坊和徽州的茶山,如今行情看涨啊。“

胡雪岩闻言,手指不自觉地摩挲起翡翠扳指:“叶先生明鉴。此番左帅要办的兰州机器局,可是得了恭亲王亲笔批文的。“他从袖中掏出一封盖着陕甘总督关防的文书,“您瞧,这上面连厂址都勘定了——黄河水车巷那片地,风水先生说是'青龙汲水'的格局。”

这倒是,虽然叶马尔不懂东方的风水格局。但都说要依靠官僚才能办事,要是真能依靠左宗棠,那伊朗的机器可就不愁销路了。

当然,这不意味着伊朗放弃另一条路。李鸿章对于西洋东西也是非常感兴趣,最近正在讨论要不要继续订购机器制造。伊朗也在考虑之中。

“这次借的是真不少,也难怪将工坊都押上来了。”

胡雪岩这次是要借款500万两银子,也就是1250万里亚尔。看来左宗棠的压力也是不小。胡雪岩决定将自己的丝绸工坊、茶山、桑园等都押上,一定要凑够500万两银子给作公送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