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索契(1/2)

第476章 索契

亚历山大二世走下马车时腿都是软的,这路程也太折磨人了。

从圣彼得堡出发,做火车前往莫斯科,然后乘船经过伏尔加河到达察里津,然后换船走顿河和亚速海前往克拉斯诺达尔,最后做马车到达索契。

这一路上的辛苦只有他和他的大臣们知道,但这也让他更加明白铁路的重要性。

“陛下,您没事吧?”,戈尔恰科夫询问。

“没事,赶紧进去吧,把事情解决了。。”

戈尔恰科夫和其他人员随着沙皇进入索契,看着升起的伊朗国旗和伊朗士兵,一股屈辱感涌上亚历山大心头。祖先的土地啊,就这么被人占领,他无能啊!

不过,一进城里。他就看到当地不仅没有混乱,反而井然有序,当地民众竟然还能正常上街。完全不像战后那样。

伊朗对于高加索的俄军占领区采取军管,日落之后实行宵禁,同时严打犯罪分子,那些不长眼的都在市中心吊着呢。

那些战俘也得到了用处,他们到处修路和砍伐树木。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至于当地的俄罗斯人都欢迎伊朗军队的到来。

当亚历山大二世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俄罗斯人觉得自己要不要申请移民到伊朗或者其他地方,只要不是俄国国内就行。

“这些吃里扒外的家伙!”

看着一脸幸福的农民,沙皇气的要吃人。他们难道忘了自己是哪个国家的子民吗,看来这里还需要更多俄罗斯人定居。

俄罗斯每占领一块土地,最主要的控制与治理的手段有四个:首先是把不听话的或者由反抗意思的全都屠戮。

其次,实施“腾笼换鸟”的人口置换政策,即把新占领的领土的原住民全部迁移到俄罗斯的其他偏远的地方,将俄罗斯族人移民进来,短期内就实现“鸠占鹊巢”;再然后,实施俄罗斯化政策,几十年后,新占领的土地的一人一畜,一草一木都是俄罗斯的色彩,原住民的文化、特征全都消失得无踪无迹,就是空气都变成了俄罗斯族的味道。

最后,也就是英国的老套路,分而治之。将大的民族分成小的,让他们无法做大。这招屡试不爽,非常好用。

俄国政府为了吸引农民迁往北高加索,出台了多项政策,启动了这一地区农民的迁移工作。比如:沙皇政府每半年会选出300到500户农民家庭进行搬迁,这些家庭必须马上赶到北高加索边境,之后军方会帮他们安置到新建立的村子里。

政府答应给土地、财产和特别权利,还减少税收,提供便宜贷款,不用服兵役,还能保留自己的话、信仰和风俗。而俄罗斯移民到来后,北高加索地区在人口、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居住在那里的山地居民在土地、资源和文化方面感受到了压力,民族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不过不要以为移民生活很好,北高加索地区社会政治环境复杂,管理混乱,这不利于移民安置和地区稳定。另外,内地农民对那片地区不太了解,再加上路途远、交通难、环境苦,这些因素都让民众感到痛苦,直到伊朗的到来才让他们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戈尔恰科夫和当地的驻防军官交涉,得知沙阿将在明天到达。并且他们为沙皇备好了住处,请稍作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