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联动反应(2/2)

罗素一方面痛恨阿富汗造孽一方面也不得不出面保着他,英国已经吃过一次瘪,不能吃第二次。他和俄国大使仔细交谈,讨论施压伊朗的可能。

不过他们还没有讨论结果,意大利先跳了出来。意大利首相批评了伊朗破坏阿富汗和平的举动,还说要组建军队讨伐。

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意大利这么说无非是为了报复伊朗支持奥地利对他们的战争,还拿走了米兰。由于奥地利对意大利人进行史无前例的清算,导致上百万意大利人背井离乡。因此意大利这样说也有理由了。

当然意大利还有别的心思,他这样做就是给英国看的。经济、军事实力落后主要欧洲强国的意大利把目标对准在伊朗身上,希望借助英国对伊朗准备进行打击的时候,趁机夺取伊朗的几块殖民据点。东非地区的殖民地不仅是意大利眼馋,英国法国哪个都眼馋。伊朗东非的产出甚至超过了南非地区。

除了农作物和食品,伊朗在当地修建了1860公里的铁路和3400公里的公路,还有超过2000公里的电报线。这些促进了内陆的交通和联系。

随着农业的发展,制造业开始在当地落户。纺织厂、家具厂、工具工坊等坐落在海港城市,填补了当地的部分市场。当地的人可以拥有更多的耕地,更好的生活,而其他殖民地的人却只能寻找其他机会,要么和野蛮人交战,要么移民去其他地方。

意大利想要夺取伊朗在东非的殖民地,当然仅凭他自己显然不可能,因此他想将英国拉过来。自己只需要一点边角料就行,其他的请英大人自取。

好不容易有个炮灰,英国怎么能放过。对于意大利的请求,英国是同意的。反正赢了给他,输了他们也不会对自己生气。这样挺好的。

英国和意大利口头约定:意大利出兵的话英国会负担30%的财政和部分武器。如果成功,意大利可以获得伊朗东非殖民地的20%,剩下的归英国所有。

有了一个冤大头,想找其他的也真不容易。比利时勉强算一个,之所以算勉强是因为现任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不同意,但他的继承人利奥波德王子对此很感兴趣。老国王病入膏肓,看样子活不了多久。等王子继位,他说不定能够答应这个。

对比于意大利、比利时两国为英国人摇旗呐喊,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表现则各不相同,三国都推脱国内事务繁多,政府没有精力和财力支持大规模的远征行动,对于阿根廷白饶遭遇,政府表示深切的同情。

当然,还有让罗素勋爵闹心的。美国政府突然宣称要帮助阿根廷政府,避免伊朗的进攻。

此时的美国总统已经换成了在之前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尤利西斯.格兰特。他对于国家统一有着偏执,在1864年大选中,他打出了要统一,不要分裂的口号,以绝对优势当选。

宣誓后,格兰特总统开始施行他的计划。不仅要重新统一美国,还要重振美国的地位,其中门罗主义更是他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后,他的计划遭受到了国会的阻挠。以反对党控制的众议院反对了总统的提议,并宣称现在应该注重内政,希望总统先生能够理解。美国参战的计划就这么搁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