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小冲突(2/2)

你看一名壮实的伊朗士兵,从容躲过了一名高大的俄国士兵勾拳。随后反手就是一记摆拳亲吻着对方的面颊,而这名俄国士兵不堪被亲吻,一下就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由于缺少裁判所以这场比赛各种动作层出不穷,抱腰,插眼、扯耳朵、吐口水,什么动作都有。不过最终伊朗士兵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但从俄国代表队不服气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们可能还有第二场要打。

俄军中有人不服气拿起了武器。而另外得胜的一方自然不会让对手这么嚣张,立刻也举起了武器。不知道是谁打响了第一枪,也有可能是枪支走火,然后双方立刻从徒手搏斗变成了一场热战。

原本还在徒手搏斗的士兵们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伊朗士兵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利用河岸的掩体进行还击。

俄国守军虽然人数占优,但仓促应战,阵型混乱。他们的指挥官试图组织反击,但被伊朗士兵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

一场擦枪走火就可能造成一场战争,伊朗是不怕的,他们准备拼尽一切。但俄国得考虑考虑,他们的财政、社会的恢复可能会重新回到破产境地。

伊朗和俄国的冲突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是无关紧要的。虽然有一些报纸担忧这可能打破目前的和平环境,不过这倒是只是民间言论做不得数。

俄国虽然在中亚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其财政状况并不乐观。长期的战争和内部改革让国库空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继续增兵。许多大臣认为,与伊朗的冲突可能会让俄国陷入财政危机。

以陆军大臣德米特里为首的主战派坚持认为,俄国不能在中亚示弱。他们主张立即增兵,彻底击溃伊朗军队,以维护俄国在中亚的霸权。

财政大臣则强烈反对继续增兵。他指出,俄国的财政已经濒临崩溃,如果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可能会导致国内经济彻底崩溃。

亚历山大二世陷入了两难。他最终决定采取折中方案:暂时不增兵,但加强边境防御,同时通过外交手段向伊朗施压。

俄国政府立即与英国和法国驻俄大使接触,请求他们出面调解。同时还向伊朗发出照会,要求伊朗军队撤出锡尔河地区,否则将面临俄国的全面报复。

英国和法国对俄国的调解请求反应冷淡。他们更希望看到俄国和伊朗在中亚互相消耗,从而削弱两国的影响力。特别是英国,虽然对不起俄国,但此时他们真的需要削弱伊朗。

反观伊朗这边,奥地利倒是马上支持伊朗。反正他们和俄国已经闹掰,不如动静再大点。另外为了表达自己的支持,奥地利政府还支援了一批军火给伊朗,尽管这些军火因为口径不相同,伊朗用不上但是依然能够看出这是对方的心意。

至于另一个大国普鲁士,就是呼吁了一下和平的态度。他们对于中亚没有兴趣,最重要的还是德意志统一问题。

(本章完)